对于烂水果能不能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谨慎派”认为,里面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和有毒物质,最好统统扔掉。而“节约派”则认为,那些毒素都是吓人的纸老虎,削去霉斑的果子仍然是好果子,什么烂果子致癌简直就是笑话。那么烂果子究竟能不能吃呢?
不单单是苹果,水果都是些娇气的东西,怕摔怕碰,怕冷怕热。所以,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烂果子。鉴于“勤俭节约”是国人崇尚的一种美德,于是,那些摔坏的苹果被老妈紧急做成了果盘,出现褐色斑块的鸭梨变成了梨汤,还得从长出青霉的橘子中抢出两瓣来吃。这些抢救性吃法究竟对不对?我们还得从烂果子的来源说起。
垃圾桶是霉变的果子的最好归宿
偶尔吃两个挖去霉斑的烂苹果,也不会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做法却隐藏着很大风险。在水果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以扩展青霉为代表的青霉,它们产生的展青霉素会引起动物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等病症。并且因为展青霉素与细胞膜的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它们会赖在细胞上不走,会对细胞造成长期的损伤,甚至有致癌的可能。小鼠经口服用的半数致死剂量为:雄性每千克体重46.3毫克,雌性每千克体重29~48毫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因为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可以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一项调查就发现,霉变苹果上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为霉变部位的10%~50%。正常部位的苹果中展青霉素含量可能高达3毫克/千克。这样看来,还是把已经霉变的水果都送进垃圾桶更保险。
另外,发霉的甘蔗也是相当危险的。霉变甘蔗上主要的致病菌是节菱胞霉,其代谢产物3-硝基丙酸是一种很强的神经毒素。小鼠经口服用的半数致死剂量为:雄性每千克体重100毫克,雌性每千克体重68毫克。而霉变甘蔗中的3-硝基丙酸含量可以高达30~40毫克/千克。
对于储藏时间长的甘蔗也要特别小心。在中国预防科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的一项针对河南、河北、广西、广东和福建的317份甘蔗的调查中发现,新鲜甘蔗的节菱孢霉是很少的,侵染率仅为0.7%,菌落数也只占侵染霉菌的0.1%。但是,经过3个月的储藏,节菱孢霉的样品污染率明显增高,达到34%,且菌落数大增,占霉菌总数的18%,成为优势菌。在以往的中毒案例中,引起中毒的甘蔗都是经过长期贮藏的。如果发现有明显的霉变,这样的甘蔗还是不要去招惹了。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外观有明显变化的烂果子,我们还经常碰到一些变味的水果。比如,放久的苹果散发出了酒味,还能不能吃?
如果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异常,还是可以吃的。因为,水果(特别是苹果)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可能因为缺氧,转而进行无氧呼吸,将苹果内部的糖类物质转化为酒精。于是,我们就闻到酒味了。
这里还要同那些已经变软变黑发出酒味的苹果区别一下。因为,这种发酵的苹果上很可能存在其他有害的杂菌,这样的果子最好按照霉变果子处理。
不同的烂果子要区别对待。那些因为碰撞和冷冻造成的烂果子,还是可以吃的。至于那些因为霉菌感染变质的果子,还是尽快送入垃圾桶吧。
苹果储藏要透气
苹果会消耗储藏箱中的氧气。在缺少氧气的情况下,它们会进行无氧呼吸。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苹果会产生酒精,以及有一些苦味物质。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立即把苹果放在10~18℃通风环境下,味道可以基本复原。
传播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