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杨力虹
编辑 |张看看
宝峰禅寺闭关结束,回到山上,王木根大哥说,村里今年已经死了9个人了。除老人外,还有45岁的青年人。村里人的传统说法是,只要年头第一个死的是女性,她带走的同行者就会多,因为她见阎王会胆小害怕,希望多拉些同伴去壮胆,王哥预测年内还要死几个。
关于死亡,村里有好多的传说。对死者的尊重与接纳,却是大家的共识。清明、中元、春节……好多节日里,都会为他们在家里留个位置,同时,从心底尊重和接受每位逝者的离开,这是非常好的民俗传统。
想起在禅修营里,开示十二缘起时,昂山禅师讲到缅甸一些人还迷信,用去世亲人坟地边的花、树叶托着人的灵魂回家,家人可以借由这些花与树叶来招魂的民间习俗,这个习俗里无疑透出执着与不舍,以及对亲人离世无法接受的执念。
黄泉路上无老少。每个人必然面对的都是老、病、死三大确定性结局。无人例外。既然没有退路,每一刻都在朝向它们移动,那,你又作了什么准备呢?
十二缘起法里,强调临终一刻的心念直接影响下一生的去处。即使你不信轮回,善终,仍然可以为此生划一个相对和平宁静的句号。
就算我们如何染发、去皱、拉皮、注射玻尿酸、安装假牙……我们无法去改变地心引力,日渐衰老的事实,
就算我们家里堆满保健品,每年做健康检查,做各种预防检测,追各种类养生专家,练各种延寿功法……仍然无法逃开某天生病的可能性,
就算我们以各种娱乐填满生活、以工作逃避关系,在各种嗨品中伪装狂喜,一听见“死”字便狂吐口水,避免谈及这个敏感、“不吉利”的话题。
而死亡,始终会如约而至,带你离开这个让你不舍的世界。
与死亡同等可怕的似乎就是“鬼”。虽然见过它的人廖廖,甚至没有。正因为如此,大家对未知的恐惧才会添油加醋,臆想揣测,无限放大,随意加工,然后,对“鬼”们惊恐至深,疑神疑鬼者甚众。
而据说“鬼”们会成群结队出现的是在七月半,中元节,也就是盂兰盆节。民间说,“七月半,鬼乱窜”,大人总是吓唬孩子这天晚上不要出门,怕“撞鬼”。
从小,我最怕的也是“鬼”。看完《画皮》,那晚度过了漫长的不眠之夜,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失眠,才上小学的我,被那个“鬼”吓得夜不能寐,也算是电影的成功吧?听着我旁边妹妹均匀的呼吸声,好生羡慕,却不敢翻身看她,僵直着身体,呼吸都很小心,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她不怕?
因父亲在气象局工作,所以我家住在全县城最高的山上。每晚下晚自习,我得穿过一片坟地回家。老师总得派几位同学护送,否则,我根本不敢去上晚自习。
在邻居家最渴盼的时光就是听鬼故事,而这一切都会在月黑风高的晚上进行,听完的后果是完全不敢起身回家,如果在回家的路上(也就200米)扭头看见山坡上坟墓旁边的红灯笼及偶而飘过的磷火,那就彻底崩溃,鬼哭狼嚎着飞奔回家。
其实,到现在,我也不喜欢看“鬼”片,尤其不喜其中吱吱嘎嘎的恐怖音乐。而现实生活里,我却经常独自一人住在山上,总有人好奇地问:你不怕吗?……怕什么?鬼?……我与他们没有因果,我不做坏事,怕他们干嘛?
让我走出恐鬼情节的其实是《心经》里那句: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加上,这些年来的家排场域观察,越来越多地让我对逝者生起尊重,在我的个案观察里,逝者几乎都是充满善意,祝福生者,希望生者好好在自己的时间里活下去,也希望生者放下对他们的执念的。
所谓的“孤魂野鬼”,也许就是没有被接纳回家族系统的逝者。而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的就是在心里为他们留一个位置,为他们超度,祈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脱离轮回。
对于死亡,因每年都有熟悉的亲朋好友离世,越来越明白其中深意。我自己也经历过三次濒死经验,这样的经验对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有正向的启发与向善的动力。
最近一次的濒死经验是在2015年末从印度朝圣回来的飞机上。知觉渐渐消失又复得。体温一度下降到34度,而知觉停滞时,智力几乎不起作用了,只余微弱的情绪在内在生灭。
在那个刹那,我发现自己出奇地平静,并无想象中的执着与不舍,只有一件要交待旁边团友的事:把存款捐出去。可费尽全力,想了好几分钟,仍然记错了一位数字的密码,所以,在离世之前,在清醒之时,把一切身后事交待清楚是多么好的一件事,这样,才可心无挂碍地离去。
事后,才知道程俊源老师及团友们一直轮流给我用药,捂脚,搓手……亲爱的菱子她们一直在持咒诵经祈愿……祝愿更多的团友因为这次活生生的无常示现,更加精进修行,早日斩断轮回之链。
于我而言,善缘的推动,让我更坚实有力地活在每个当下,在我余下来的时间里,用生命服务生命,而此生,死亡可以在任何时空点,划上句号。来过,爱过,被爱过,不迎不拒,问心无愧的一生,如是,便好。
上月在玉树,在赛康寺,每天,都遇见一些耄耋老人,绕佛塔,摇动经筒,步履蹒跚却笃定,眼里盛满了温暖的善意,脸上溢出平静、喜悦。听说,他们是喇阁活佛建的养老院的老人们,把全部身家财产都供养给寺院,安心养老,等着生命终结。
他们知道,他们是有福报的,此生再无牵挂与遗憾,因为,寿终正寝时,会有活佛为他们超度,念《破瓦法》指引中阴生的去处与方向,来生有个好去处。而这样的选择与决定,家里的亲人们都是全心支持随喜的。
而汉地的老人们呢?大家可以观察到自己周围的老人是如何回避死之话题的。有位案主的父亲,身在医院,身患重疾,对死亡的恐惧日盛,不敢躺下,生怕一睡不起,80多岁的老人,真是辛苦,心也苦啊。
我们的挣扎对抗,百般不从,何时能有效呢?何曾挡住过死神到来的脚步?有位藏族朋友说:我们藏族人是死在希望里的,你们汉族人是死在恐惧中的。有些道理,也确实有部分人如此。
与其这样,不如先为自己的死亡做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四念处禅修,比如,佛法修行。
作为陪伴者,当亲朋好友面对死亡时,我们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帮他们忆起曾经的善心善行,让他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安然安心,宁静平和。
切记:不要用刺激性言语,触动他们曾经的伤与痛,避免心生嗔意,不得安宁,无法往生善道。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留下任何物质遗产都毫无意义,如果能在去世前,把这些物质转化为布施善行,其善业功德却是利己利人的。正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我们生于无明愚痴中,却可以,死在智慧与善意里。
对所有的逝者,甚至,对你最怕的“鬼”都可以真诚地祝福:中元节快乐!愿您早日脱离轮回!
愿所有的六道众生都可以早日离苦得乐,远离颠倒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