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微信群里看到李雪在“神圣舞蹈”课后写的分享文章中提到:“当我泪流不止时,我确信老师有看到我,老师的眼神中没有责难也没有同情,而是透出一种信息:这样没有关系,平静,却也让我感到被信任和支持”。是的,我的确看得一清二楚,而且不止她一人,还有更多的学员,整个挫折的反应和挣扎的过程都在眼里,全都放在我的心底。
我的确没有任何的责难,更没有丝毫的同情,不是我冷血,更不是我不要求,绝非我教学不严格。而是我对人这部“机器”的运作有一种了解,每一部“机器人”几十年来都是用同一种模式在运作,在意的只有是非对错,关心的只有如何快速达到目标,而忽略了过程、感觉和实相。一方面对自己要求甚严,带来极大的压力,忽略自己目前的能力不足,而挫折不已,徒增烦恼和痛苦,阻碍了自己的进展,并陷入混乱怨悔的恶性循环中。所以是灵魂深处的這份对人的机械性无奈之了解带给我耐心、信心与爱心去等待与陪伴人的自我调整与改变。
二十多年来从自己,从数千位学员身上,我看到了人这部“机器”的运动惯性与模式,也找出调整与改变的方法,并屡试不爽。放下好坏对错即是解脱,但这谈何容易,道理人人都懂,行动个个困难。所以我不会有丝毫的责难,不起任何的同情,我只关心你“在”吗?除了你的身体在这里,你的心在这里吗?如果都在,是一直都在还是常常走神?是云游四海去了忘了回来还是一直没有离开?“在”也就是我说的“注意力”能够提供“根本解”,因此我关心的是如何让你能够“在”,而不是你做得多好与多快,或是你有多么优秀多么具有才干。
我们一直像机器般的活着,依据已设定好的程序在进行生活与工作,我们对事物的反应是如此的僵化,心灵成长就是要解放自己的习气,恢复原来生命应有的自由和弹性,依现况对当下事物采取洽当的回应,而不是机械性的固定反应。“在安全的环境之下,人会自己朝着正向发展。”没有同情与批评我们就安全了,注意力在我们就能发展了,我做的就是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然后鼓励学员给自己更多时间,更大的空间去自我探索,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方式,去找出自己的脱困之道,每每让我惊讶与赞叹,我向大家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