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主要围绕着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开题报告”
题目进行了三次修改
第一次是以“中国钢琴器乐改编曲”为写作中心,在文献这一关就被否定了。分析原因:选题不够精确,文献搜集工作做的不全面,想法过为幼稚。
第二次定题为“音乐记忆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选题原因有两点,一、无论我们在演奏还是教学中,只要从事与音乐相关的事情,无疑会和音乐记忆有所挂钩,它是我们对于作品理解,音乐鉴赏,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二、在我的练琴与教学中常常碰到有关音乐记忆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学生在背谱中的困难,还是我自己在进行记忆中所产生的问题,我都认为这个课题对我来说非常有研究的必要。但是!我为什么最后会放弃这个课题呢?一、课题的研究量太大,时间上并不允许。在研究生期间,我的重心基本上在教学与演奏方面,并没有涉及到音乐心理学这方面的研究。现在再在这方面下发功夫已经为时已晚。二、课题涉及到大量的实验调查研究,其中的被试对象、限定条件、变量与不变量等很难使研究继续下去。这两点原因足以让我放弃之。
第三次定题也就是最后一次定题“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演奏版本比较研究”选择这个研究课题的目标和意义是通过自身的演奏体会和不同的演奏版本的分析研究,发现演奏家的个性化表现和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以及结合教学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和贡献进一步为我们当代的钢琴教学起到指引作用,为我们今后的钢琴演奏和教学以及全面提高音乐素质等方面都有新的提升和进步。首先,本文是在大量查阅资料和演奏的基础上对第一叙事曲的演奏和处理以及结合所选用的演奏版本进行研究,运用了分析、实证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其次,在文章对作品进行分析的内容中,笔者从个人的演奏体会的角度以及两位演奏家是如何分析具体的乐句、乐段作为例证以便更好地证实观点。而且从教学法的角度出发发掘其贡献和价值启发当代钢琴教学,从而延伸到音乐教育领域更好地为教学和研究音乐作品做准备。通过演奏版本的分析与比较,把钢琴练习看作是一个整体音乐学习的结合体不应该孤立某一部分的学习,正确认识和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是贯穿整个练琴的关键,我们要不断地反复思考、判断和练习。
第二件事就是“健身”
回北京的第一周我过的真是相当的不舒坦。我记得当时高铁进入河北省之后,喉咙里像是有一颗子弹一样,感觉一会到了北京他就会爆炸,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晚上到了宿舍就开始发低烧。在我疯狂喝水之后,“病情”有效的遏制住了。这一回折腾,也让我下定了马上去健身房锻炼的决心,为了与雾霾的天气与柳絮漫天飞的天气做顽强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