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收到简友关于《我要你有何用》一文的评论,还是关于“我到底要你有何用”的问题,我觉得非常好,可以再促进深度沟通一下关于“干什么用”,所以就将我的回复摘抄到这里来,有兴趣的伙伴也可以去第一篇看留言。
还是没解决那个问题:我自己全能了,还要配偶做什么?现今凡是自己独立到人格深层的男女大多不婚。而已婚的如果都独立了也就可以离婚了。因为男人没子宫才找女人,因为女人不能只用胡萝卜才嫁男人!如果彼此这点用处都没了,那确实是“我要你何用”啊!婚姻中的男女本就是在互相用中加深着自己的存在感,维系着家庭的框架。如果对方不能起到应起的作用,就是“没用”,就是没有存在的价值。夫妻之爱不能上升到神爱标准去看待,否则全离婚了。
谢谢你的问题,我想了一下,可能我进一步解释一下需求,就会清晰很多。
简单来说需求分两种:受伤需求和不受伤需求。
在受伤需求层面,我们与别人之间的互动是我在文章中说的类似“我高你低,我好你坏,你要满足我按我的标准来,着重满足自己,索取别人,不考虑别人感受”等这种味道的。
两个人都在受伤需求里去抓对方,难免这段关系就会越来越糟糕。
如果真的自己全能,的确是可以自己一个人过的——这里谈的是“受伤需求”。
那如果不受伤需求呢?
我不再因为你不给我倒水而生气,不再因为你赚不到钱而觉得你没用(因为我自己可以),不再因为你赚不到钱而觉得没面子(因为不再有一个“需要别人瞧得起我”的受伤需求),总之就是,我们不再让对方来让我心情舒服,而是自己就可以心情舒服。
这时,你还是有“不受伤需求”的,比如:想要分享,想要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想要结婚生子,想要做很多事情,但前提就是出于爱和喜欢去做,而不是出去怕去做。
举例:受伤需求是:不行了,我必须要结婚生子不然会被笑话,而不受伤需求是:我很想体验家庭生活,因为我很喜欢。
所以两者的心境和结果也会不一样:如果一直不结婚,前者会焦虑压力大,甚至可能随便找个人就结婚了,但是后者会遇到合适的就结婚,如果没有合适的,就一个人,顺其自然,不会焦虑。
所以,文章说的更多的是关于“受伤需求”,因为“你想让别人为你所用”这本身就是出于一个受伤,受伤都解决后,也会有不受伤的需求指引我们去走上家庭生活或者分开,并不会说全都离婚,因为毕竟每个人的“不受伤需求”还是不一样的。
另外,存在即合理,每一个人的价值真的不是在婚姻中或者两性中靠“对另一半是否有用”来评判的,每个人本身的存在就是价值,可能有的人做的多,做的少,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受伤层面去理解和疗愈,疗愈后就好了。
两性关系的存在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如果在两性里都用自己的受伤需求去要求对方,那这关系会很痛苦;如果在两性里我们照见自己的受伤需求,然后为自己的受伤需求负责,再根据不受伤需求去与对方互动,相信这样的两性关系就会让你轻松满意自由自在。
其实最终,还是得回归自己的内心❤️
@果然是果然 好像比原文说得清楚些了。不过放到具体案例中去分析:一个男人就是认为自己把工资交到家里就够了,家务、孩子一概不管,而女人如果只想有“不受伤需求”,就得自己扛起所有家务并带孩子,在丧偶式婚姻中自得其乐,否则就成了“受伤式需求”。因为站在女人的角度,男人就该承担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回家帮忙一起做家务,一起陪伴孩子啊!如果男人觉得这个要求过分便成了女人的“受伤需求”?如果女人连这点需求都不能有,那还结婚干什么?可提出需求男人必会反抗,在争吵中女人难免出口“我要你何用”!因为这样的男人确实没有用啊!
亲爱的,这我们就要来从心理运作规律来讲了:
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受伤需求,都想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受伤需求,但是这时,别人都想跑。
有三个原因:
1、每个人都有受伤,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让他可能很无力,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回到家也很想休息,或者他不会做,或者怕做错了承担责任等等;
2、对方一被“抓取”,他下意识就想逃跑。你尝试去感受:别人要你做这做那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不是也会下意识地不想做?
3、“应该”背后的“责任”只会让我们更辛苦:可能有些人会说,谁回家不想休息?可是遇人不淑,对方不干,只能我来干了。但实际最让人难受的是“应该”两字,不考虑对方感受只是冷冰冰的“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样只会让对方感觉更不好,感觉更不好,就会更想跑…
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运作规律都是这样的话,那我们还是想要让别人做,就要换个方式,因为你一“抓”他,他就会下意识地跟你对抗,你越说要做,他越不干,时间长了,就形成习惯模式了。
所以怎么做呢?
我们倡导的就是要释放过往的压力,也就是释放过往的受伤情绪和需求,重新构建意识结构,最后就会过上有觉知的生活。
当你对对方不再那么有情绪的时候,他做也OK不做也OK时,你真的接纳他,他一定是会改变的,会重新被你吸引,被这个家吸引,调动出积极性,做到你过往一直想让他做的。
总之就是越对抗,越紧绷,越无法得到你想要的;换个方式,消融你们之间的紧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所以,并不是一定要消灭受伤需求,而是我们要换个方式去照顾自己的受伤需求,而且一定要明白,对方也有他自己的受伤需求。
两个人都在各自的受伤需求里面对抗的话,只能带来再一次的伤害,不会碰撞出幸福。❤❤
再补充一句:其实你提到的这个案例中,根本原因是这个女人的想法:“男人就应该下班陪孩子一起做家务”,你去感受这个想法符合规律么?真的每个男人都应该这样么?
如果一个女人内在的想法是“一个男人只要交回工资卡就行”,那你猜这个女人碰上案例中的丈夫,会不会满意?
再举例,按集体意识,很多人认定“女人就应该温柔体贴”,那现实又有几个女人能真正做到呢?
所以真正让自己痛苦的是陷入这个执着里,当然我并不是说认定了“男人就可以不管孩子”等。
我想表达的是:让一个受伤的、内心没有力量的人去满足另一个受伤的需求,太难了,用“要求、指责、评判”这样的方式,真的做不到,或者说,真的没办法发自内心地做到。
END
我是果然,感恩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