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诗文
月收入有限,如何用活每一分钱,活出自我品质感?相信这是眼下越来越多职场小白最为关心的问题。所以,在努力工作开源的同时,节流被小白们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实,节流并非“抠门儿”的代名词,它是一种追求资金最大使用效率的生活方式。但是,你在辛苦省钱节流的同时,千万要擦亮双眼绕开这些“省钱坑”。
01 慎点网络购物类弹窗
在正常逛网店的过程中,突然弹出一个广告界面,点开一看是某类产品的促销,如果你碰巧那段时间想购置这类商品,就很容易点开浏览。可以想象,若弹窗中的促销产品与市场价相比,折扣优惠的力度非常大,甚至达到指定金额后还会额外附赠各类小数码产品,估计没有人不激动。激动之余,消费冲动便逐渐落实为行动。可你知道吗?当你按照看似正规的购买步骤下单汇款后,很多时候对方便没了音讯或者以各种理由拖延发货。如果被骗取的只是购物款,大不了吃一堑长一智。但假使整张银行卡都被莫名“吸空”,就真的要撞墙痛哭了。
02 “海外代购”可能只是标签
对于擅长探究购物者心理的不法分子来说,如何最大限度骗取网购年限较长的年轻一族钱财成为了他们一直以来的关注重点。当发现愈来愈多的青年人喜欢购买进口服装与化妆品的偏好后,个别不法分子便跟风打出了“海外代购”的标签,实则销售的是一些款式类似大牌但做工用料粗糙且价格低廉的仿品国货。别看只在商品前多添了四个字,销售价格却会高出实际商品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我一朋友,曾在淘宝网一家海外代购店买过一双国际知名大牌的鞋子,看图片细节和店主介绍均与专柜看到的一模一样,于是我朋友像捡了大便宜,连价钱都没讲就买了。可谁知收到实物后才发现与图片描述出入很大,除了样子酷似原品外,质量与做工都很差。第二天上班穿到单位时,同事们都以为是花了100来块钱在街边淘来的,实际花掉多少银子她也只能打牙往肚里咽了。想来很是别扭,明明以为几千元淘到了上万元的宝贝,可万万没料到不仅没省钱,还白花了冤枉钱。
03 旅游别报超低价团
眼下,团购旅游产品或“秒杀”打折机票,已不再是件新鲜事。可稍不留神,很容易搭进比正常旅行更多的费用。去年秋天,闺蜜团购了一次价格为450元的海南4日游,电话讯问后得知费用包括在海南当地4天3夜的游览,但起始地点在南方而非北京。可闺蜜又一算,当时淡季机票打折力度很大,即使算上自费的机票钱,一趟海南游下来也不过2000多元,而旅行社的报价通常都在3000元以上。这样一来,闺蜜果断付了款。最终,万万没想到的是,这趟海南游不仅不管食宿,而且短短4天时间真正的景点停留加总不超过5小时,大量时间都被导游拉到当地购物店,若什么都不买还会遭导游闲话。回京后,闺蜜在盘点费用时不禁暗自憋气,这趟自认为捡了便宜的旅行,全程实际花费近7000元,高出旅行社报价2倍多不说,更没有提供任何发票、保险及旅游合同,倘若途中遭遇不测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投诉都无门。
04 你以为的返利实际没占着便宜
近两年,“网购返利”渐被越来越多年轻人钟爱,一些诸如“你下单,我返还”的广告标语充斥着各大购物网站广告位。说白了,返利是需要消费者通过第三方网站提供的链接去网上购物,形成有效订单后,网商按照一定比例把销售提成返给返利网站,返利网站再同消费者分享这部分销售提成。而纵览林林总总的返利类网站,促销口号可谓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宣传返利幅度高达50%。可是,对于精明的商家来说,如此高的返利,到底是真正让利于消费者,还是一个存心设下的陷阱呢?
我就曾通过返利网购买过一套睡衣,原价标注为329元,返利70元,可下单之后却发现,同样的睡衣在其他网站只卖100多元。可见这“一提一返”中商家玩的只是数字游戏,并未因此减少利润,有的甚至还多赚了不少。此外,部分返利网站返利不兑现或是兑现时间过长,消费者在网站购物达到返利标准后,常常很久都不能收到返利,而网站客服一直表示正在处理中。或者还有一种情况,消费者在网购相应商品后,申请返利时却被告知在该网站购物返现有最低标准,或使用了优惠券不符合兑现条件等等。
05 买一堆低质品不如一件品牌打折
很多大学生或刚工作的职场小白,对于买服装鞋帽包包这件事,都比较钟爱某某明星同款,然后按价格排列,选择价格低评价还可以的那家网店。很多时候,200块钱能在淘宝店里买上整整一身行头。但赶上面试年会等相对重要一些的场合,这些衣服穿出去却显廉价,只能临时大出血,买商场货。其实买一堆淘宝网上做工用料一般的杂牌子看上去好像省钱买到便宜,实际上只是一种以数量取胜的心理感觉,与其如此,不如去买品牌打折。既不失身份,又提高了整体品位。
亲爱的,如果喜欢,就加我关注点个喜欢呗。我是王诗文,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