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昨天有三个新入学习社群的小伙伴联系了我,巧合的是,她们向我这个“知心姐姐”请教的都是同一个范畴的问题,面对牛人的时候,自己要怎么做?
幸运的是,我从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了采访牛人的记者职业生涯,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以人为师,学习他人经验和品质的一些小技巧。我称他们为“采访式学习法”。
首先,第一步,学习做个好奇宝宝。
“面对牛人大咖时,我该怎么做?”,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投射出了有趣的心理现象,面对牛人大咖的时候,有的小伙伴会恐慌,会自卑,会躲避,敬而远之不敢靠近,好像牛人是神,只可远观,不可亲近。这背后的原因,我的分析了,是因为我们在面对牛人的时候,因为下意识的比对而产生了距离,这些不自觉的比对习惯,可能来自我们从小到大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习惯,可能来学校老师,社会,朋友,各种原因,让我们习惯了去比较。而当我们比较的时候,我们的焦点就不自觉会放在了我们的感受上,自卑,害怕,焦虑,自我贬低,自我否定也会随之而来。“他那么优秀,我却……”,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心理反应。
我们太善于把控一切机会打压鞭策自己了!
我在这里要教会大家的是,调整心态,我采访牛人时,所持有的心态,就是“我什么也不是,我就是个初出茅庐的好奇宝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下评判心,当下分别心,对比心,还有我们小我的自卑感,完全空杯地去聆听,对方的分享。
第二,认真聆听,不要急着表达。
聆听的技巧技巧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听取吸收之后进行一个思辨,然后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去做一些辨别和判断的过程,但是首先我们在这里先要有一个空杯心态,去接收去取经。那么灵听都要听哪些内容呢?我觉得除了听这些牛人大咖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还有要听听他们的那些成长经历,以及学习路径,他们是通过哪些方法提升自己,通过阅读哪些书籍让自己精进的,以及他们是怎么和她们身边的牛人去链接的?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成长方法和学习秘籍,包括他是怎么架构其他的认知体系?包括是用什么方法去提升自己的?这些过程才是我们要去关注的,而不是关注牛人所创造的那些结果,因为只有拥有了这些过程,结果就自然显化了。
第三点,记录与书写。
在我们链接和采访的过程中,要随时做好一些关键知识点的记录,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对于一些我们没有听过的陌生的知识点,以及全新的视角思维,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去记录下来的内容,而书写就是我们结束我们的链接和采访之后,要把牛人大咖给予我们的一些启发,和她们的一些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处境,进行一个深度的连接和思考,看看这些更高维度的思想和知识对我们有没有一些帮助?同时也要去对照我们思维和行动与牛人思维行动之间的差距,并且找出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道原因背后的问题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指导我们做出新的有效的行动。我以前认识一位非常厉害的演讲大师,我对他非常非常的崇拜,尤其是他的即兴演讲能力,感觉他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思维真是非常敏捷,以及他的口才非常让人折服,经过深度采访了解之后,我才知道,今天我所看到的这些让我佩服的能力,都是他经过很多年,一字一句写出逐字稿锻炼出来的,她信奉一句话,踏踏实实夯实自己的基础,有一天你站在你理想的高度,才不会心慌,不会害怕,我们太急于不劳而获,我们太着急走捷径了,我们太着急,拿到令人骄傲的结果,可是如果这些结果背后没有经过我们非常扎实的累积,当我们有一天站在人生巅峰的时候,我们会害怕吗?我们会有摇摇欲坠的心虚吗?自己是骗不了自己的,心智的成长,能力的提升,更是如此。
今天我所总结的内容就到这里,并不完善,也也不是特别深刻,因为我目前的认知就到这里,思维的高度也仅限于此,我还在精进自我的道路上探索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