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年危机到了,你怕了吗?
前段时间微博话题 #90后的中年危机有多恐怖#,获得了800万人的讨论和围观。就连最早一批的90后,马上也要30岁了。网友代表@城南邮局说:今年起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开始衰老,对未知事物的第一反应是逃避而非好奇。当我想尝试什么的时候,下意识的觉得肯定会失败。以前以为自己的人生有千万种可能,而现在就想过着平静的日子,考虑什么时候能安顿下来。原来衰老的第一个体现,就是开始退缩,觉得自己不行。网友代表@素节也表示:我们上有老下有小,每个月的房贷、生活费、孩子的花费、人情世事来往的预算、逢年过节老人的孝敬费……被这些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工作累成狗,病了不敢请假,这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机。随手网上搜了一下关键词“中年危机”:瓶颈期、悬在头上的斯巴达克之剑、房贷、上有老下有小、社畜、身体机能降低、精神危机、自我认知危机、职业危机……看着这些词都觉得悲观。 一提到中年危机,伴随着的就是焦虑、恐惧、无奈、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们变得越来越不幸福。其实,人的幸福指数跟年龄之间的关系早有研究,它就像是一条神奇的微笑U型曲线。延伸阅读:《中年叛逆 | 一场迟到二十年的青春》
02幸福曲线的谷底人生必经之路
1994年,奥斯瓦尔德和克拉克发表的一篇《关于失业是否会造成不幸福》的论文中提到:“存在与年龄相关的U型幸福曲线”。2008年,布兰奇弗劳尔和奥斯瓦尔德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有关年龄与幸福的代表作——《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幸福感呈U型吗?》。它基于几十个国家,包含数十万人的巨大数据集:“我们发现幸福感大约在中年时最低。”2010年,英国新闻杂志《经济学人》发表了《人生的U型转弯》一文,论文利用了对30多万美国人进行的盖洛普调查,发现U型曲线的底部位于40岁晚期和50岁早期。对于人生各阶段的幸福感研究从未间断。美国作家、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乔纳森·劳赫在新书《你的幸福曲线》中也同样证明了U型曲线的科学性:人一生的幸福感呈U形曲线,即青年到中年期间幸福感逐渐下降,四五十岁时处于最低谷,然后再次上升。我们可以看出,35-65岁就是人们幸福感最低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阶段。很多人面对中年危机充满了恐惧和焦虑,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认为自己在“幸福的谷底”并将持续这样下去,但他们却忽视了谷底之后的幸福指数上升阶段。有人会问幸福和年龄之间的曲线关系研究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美国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一书中提出了幸福公式:H = S + C + VH(Happiness)代表长期的幸福水平,S(Set range)代表幸福设定点,C(Circumstances)代表生活环境,V(Voluntary control)代表可控因素。他的公式很简洁,我们的幸福程度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个公式可以指引我们思考如何能变得更幸福。幸福设定点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它基本上是由基因和人格决定的。我们可以改变生活环境和自己的行为、情绪模式,使自己过得更幸福。乔纳森·劳赫则认为,幸福曲线暗示这个公式遗漏了一个条件,他重新做了补充:H = S + C + V + T在原来公式的基础上他增加了“T(时间)”这一项,说得更具体些就是衰老进程。大多数人的幸福指数会呈现U型曲线,人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一直降低,相反,他们会在五十岁之后有明显的上升。年龄对幸福的影响程度虽然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作者认为,“中年危机是一种谎言”,是人们自我恐惧逃避生活的借口,中年阶段和青春期、老年期没什么不同,都是人生的必经的一个阶段。那为什么中年阶段会变得那么可怕呢?中年阶段的人们拥有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工作上遇到瓶颈期、精力上比不过年轻人、家庭里上有老下有小,偶尔还得应付倦怠的婚姻生活,还得背负沉重的房贷,中年期人们的身体机能也大不如前,颈椎病、脑血栓、各种健康问题随之出现,他们不得不早早过上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生活……很想成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让他们信心大大降低。年轻时人们朝气蓬勃,工作生活会随着年龄增加、阅历丰富不断取得进步,理所当然认为到了中年在客观上会变得更好,认我的生活满意度会伴随着我的成就而提高。但这个预测与实际不符。年过四十却还没混上管理层、工作内容随时可被年轻人取代、想出门旅游却受钱包、时间的制约,想买个体面高档的衣服还得考虑孩子下一年的学费是否准备好……我们越来越难得到满足。岁月流失引发了无法靠意志力摆脱的失望感,幸福曲线的持续下降使我们习惯了失望,因此我们不会预想到有转机,陷入了负反馈循环,也就是习得性无助。《中层倦怠 | 拿什么来拯救老板的有心无力和基层的无所适从?》对此做出过解释:“习得性无助”理论由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是指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幸福曲线的底部是一块危险的区域,失望会很快结束,但看起来依然没完没了。但是,我们不能把这段未结束的过渡期看成是危机,曲线并不意味着幸福感的中断。事实上,负反馈意味着即使根本没有客观的干扰或情绪上的诱发因素,我们依然会感到越来越失望,这种失望是由于各种因素叠加而成,而不只是由于无法逆转的年龄增加所导致,正所谓压倒我们的是生活,不是年纪,无论谁到了这个时间段都要面对。中年人的境遇,令人同情,但我们更应该去反思怎样破局?中年危机,是一场必然来临的狂风暴雨,我们又该如何平稳地度过“中年危机”,甚至将中年危机变为中年转机呢?在《你的幸福曲线》中,乔纳森·劳赫向我们介绍了通过自助和互助,走出中年困境的办法。延伸阅读:《我们和幸福的距离
| 什么是喜欢的工作和喜欢的人?》
0335岁后必须了解的人生策略
① 自助:6项修炼带你走出中年困境
第1项修炼:正常化 正常化,是一个治疗术语,心理学家用来它帮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情况并不奇怪,也不是病态。很多年过40的人会进入迷茫焦虑、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阶段,并为自己的这种状态而感到羞愧。而正常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意识到中年萎靡并没有什么不寻常的。你要告诉自己:我正在度过的是正常的成年人都会经历的阶段,而不是危机。正常化除了使我们不把中年期的低谷看作病态之外,它有助于打破使中年不满情绪不断膨胀的负反馈循环。你可以试着感恩,数数自己的福气,提醒自己生活中的好事。 第2项修炼:打断内心的批评 痛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社会比较,我们总是会拿自己跟别人进行对比:
谁的工资比较高?谁的职位比较高?
地位焦虑是这种自我折磨的主要组成部分。幸福的一个秘密是不要和比你成功的人比较——总是向下比,不要向上比。每当觉得要开始进行社会比较时,要学会有意识地控制住,把想法转换成一些有建设性的东西。最有害的向上攀比是和自己的攀比,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和一个理想化的、遥不可及的自我的攀比。
为什么我不够勤奋?为什么我最近的一篇文章没有几个月前写得那篇好?为什么我昨天没有对爱人说出恰当的话?
我们每天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从不缺乏自我批评的理由。对自己大喊“不比较”有两个好处:一是打破消极的思维螺旋,二是可以让理性的一面可以发挥一定的控制作用。 第3项修炼:活在当下 幸福曲线的谷底是一个时间陷阱。生活满意度如果在过去几年没有达到预期,未来几年的生活满意度似乎只会下降,对过去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悲观就会扼杀当下的满足感。我们需要做的是不做评判地关注当下,而不是不断地预测未来或重新评估过去。你可以选择锻炼、听音乐等方式,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具体而直接的东西上,暂时缓解自己的焦虑。也可以关注职场、家庭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寻求解决的方法。 第4项修炼:合理展示自我困境 中年反馈陷阱最有害的特征是它使我们的社交本能和自我作对。我们的不幸并不是因为客观环境,它好像是种性格缺陷。我们为自己的不幸感到羞愧,所以把它隐藏起来。如果没有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人们觉得一定是自己天生有缺陷,而这会让人自卑、退缩。陷入低谷不是个小问题,避免自我孤立对稳定情绪和避免错误很有帮助。对外寻求帮助可以采取咨询或治疗的形式,你不需要等到生病或出现功能障碍才这样做,如果与人隔绝,失望和不满会发酵、腐败,导致羞愧,这会使人更加不愿与人交往。打破这个循环是第一要务。你可以打电话给朋友,或者加入同类人的圈子互相倾诉,互相鼓励。 第5项修炼:“走,不要跳” 中年也许是一段弯路,但就如《你是如何走出情感荆棘的?多走几步》说的:如果怎么都会走弯路,那还不如走自己想走的弯路。确定自己的位置后,再锚定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刀刃上。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快乐的一个最简单的做法是,当你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不妨先尝试设定一个小目标而不是大计划。很多人在参加完振奋人心的演讲或强化工作坊后,相信自己的生活将永远改变。但情况总是一样:“魔法”持续了几天或几周后,绝大多数参与者再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认为所听到的鼓舞性演讲会改变自己。随后,他们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想朝哪个方向发展,所以他们放弃了改变的努力。由此,旨在鼓励人们改变的教导反而扼杀了改变。小目标则相对更容易实现,我们可以横向地、递增地、有建设性地、符合逻辑地前进。这会减少冲动犯错误的概率,并有助于保持下降的可控性,减小归因错误的代价。我们可能觉得自己需要巨大的飞跃,但是朝着可实现的目标小步前进不仅更容易做到,而且通常会带来更多满足感。生活的调整应该符合你所积累的经验和的选择,它们对你的价值观、义务和机会应该是现实的。也就是说,整合性的改变可以很大。 第6项修炼:等待 幸福曲线的谷底无论多么令人不快,它似乎都是健康且重要的个人(与社会)过渡的一部分。如果有一种药水能让它消失,我们可能会发现之后的生活更可悲。也许,正如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说,最好的出路就是挺过去。对大多数人来说,中年时生活满意度降低令人烦恼,但并不是创伤性的,尤其当你意识到它很普遍,它会结束,而且不是灾难性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等待是有好处的。在幸福曲线及其特有的反馈陷阱的背景下,等待并不是种被动的策略。等待不等于什么都不做。等待是一种与时间合作的方式,让时间为我们工作。耐心并不是给所有人的全部答案,但它是答案的一部分。② 互助:借他人之力化解中年烦恼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像青春期一样,中年期是完全正常的,有些人可以轻松地度过这个时期,而另一些人可能会遇到很多困扰。中年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压力的时期,可能会导致危机,但它本身并不是危机。自助虽然有必要,但不完备。幸福经济学领域的一位卓越人物约翰·海利威尔( John F. Helliwell)通过分析庞大的调查数据后发现,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幸福”可以用6大因素来解释:① 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可依靠;② 慷慨:为人慷慨且周围人也慷慨大度时,人们会更幸福;③ 信任:腐败和不信任对生活满意度有害;④ 自由:有充分的自由来做重要的人生决定;⑤ 良好的人均收入;⑥ 健康的平均寿命。从这些研究中不难看出,社会性的支持、人际间的交往,对个人的幸福感有着近乎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在这样的研究理论支撑下,追求幸福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命题。社区、企业、大学,甚至政府都将为正在经历中年过渡的人提供资源和支持,国内也早有了一些机构开始关注中年过渡阶段的人。以橙全心理为例,以“朋辈咨询”为核心理念,普及心理知识和技能,形成让身边人帮助身边人的互助模式,让大家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同时,橙全心理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心理健康专项基金,通过专项基金的合理运用,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发掘、助推优秀心理健康公益项目,将心理健康工作渗透进各项社会工作中,变“单打独斗”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实现心理服务的普及和传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理解中年过渡究竟是什么,中年人会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更好的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