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本身的价值是什么?在刚开始的部分就抛出一个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让我们从思考这个问题开始。
问题的答案是赚钱?是收获?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方式?也许很大程度上是在回避现实、逃避自己的责任。
如果抛开工作抛开日常需要做的事情,你最想做什么?是自己窝在被窝里看几集电视剧,还是操刀向厨房,给自己狠狠的做一顿大餐?会空虚吗?会迷惑吗?会不会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是在浪费时间?
我相信到了一个年龄的过渡时,很多人会陷入到迷茫当中。
(听说会有神秘嘉宾来看我的文,好吧,摩拳擦掌,我要好好写下面的部分!)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当我走出高中校门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进入到了一个过渡期,那个时候我真正意识到上大学和不上大学对自己似乎没什么分别,我并不需要大学教的那些知识,我只是需要一张大学毕业证而已。因为它是“双一流”,因为它是“211”,对我而言仅此而已。
所以在大学期间,我开始操心外面的世界,开始时不时的走出校门去兼职、去接触象牙塔外的世界,因为我知道大学里太过安逸,而外面才是我要一直奋斗和生活的地方。
第二个过渡是三十而立,在三十而立这个阶段我经历了很多常人不曾经历的事情,我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也经历了很多我愿意经历和我不愿意经历的事情,我获得过赞扬,也承受过打击,我感受到了成功,也意识到了什么是责任,我迷茫过,也终于在后来变得清醒。
在这一切的一切发生之后,我发现道理解释不清楚的,就用真实的实践来体会最贴切。
命运存在一定的偶然和侥幸,不得不说我有幸运的部分,当真的经历了劫后余生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对于我而言是最重要的。我开始学会忽略一些事情,去看淡一些事情,去抹平自己的记忆,让自己做一个看上去呆呆傻傻的人,我并不想让内心那个敏锐又激进的灵魂冲出来对万事万物不屑一顾,我只想安安稳稳、开开心心的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不过人生可以选择平淡,但谁都不会选择平庸,走上了一条自己选择的路会有一种把握自己命运的感受,可同时我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加倍负责,因为前路可走,后路不可走。因为这是我选择的路,而且这条路的尽头是我向往的生活。
发过对过去的牢骚,我们回归到正题,到底工作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确是赚钱,是寻求内心的平静的一种方式,但更多的是增添信心,我们从刚刚降生时吃父母的、穿父母的,到后来开始一点点的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些微薄的收入,然后我们知道自己可以赚更多,我们可以选择更加专业更系统的工作让自己变得更加厉害更加高级,所以我觉得工作是一个让自己变自信的过程,还有就是检验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因为有人为自己付出的时间买单。
至于如何工作,我最近的感触是我为了工作而工作,忽视了很多该做的事情,这是一种逃避,如果一个人对赚钱产生了欲望,而且这种欲望无法控制或者说管理,这是一种很麻烦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眼睛被锁死在当下这个工作中,同时也把自己局限了,我们的身体可以在很低的位置,但是眼界一定不能只着眼当下,曾有人说我这是这山没爬却望着那山高,说我这是没常性,我无力争辩,因为我知道此刻选择安逸的做当下的事情,一定会禁锢自己,而我对未来的事情做期待并不影响我此刻踏踏实实完成当下的工作,而且我的期望对当下的工作有促进的作用,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呢?也许人的思维不同吧,我无力改变曾经的那个人,但我也不会为这样一种无远虑的思维而改变自己。
我相信读书对于我接下来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我会时不时的找书来读,即使一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却总有一些在我看来很珍贵的收获,所以读书这件事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抛开那些琐碎的唠叨和碎碎念,我想说点最近的心得体会
1:工作是工作,理想一定要有,不然就成了坐班混日子,像没有方向的船漂泊在海上。
2:生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所以为的也许还有其他的通道,即便是板上钉钉,也该在心里问问为什么会这样。
3:想要多赚钱,靠的不是勤奋,而是动脑,不动脑子只是身体勤快,一定赚不到多少钱,所以我要不断的寻找和开辟新的途径
4:建立自信的过程很艰难,但仍然要抗住压力,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不能输,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我不能像过去那样选择回避。
5:遇事不要慌,条理捋清晰,事件说清楚,有些矛盾会自然解开,越慌越乱。
6:想做和能做是两个概念,想是欲望,能是能力,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欲望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积极主动的去实现。
7:不断的学习不仅仅是读书,还有吸收所听所闻的所有道理,去其糟粕,甘之如饴。
好啦,絮絮叨叨这么多,只是一时之感,还有很多想法恐怕要等到跟妻子聊天的时候才能迸发出灵感总结一二,人生总感觉特别短暂,好在我爱的人在身边,开心。
人生的感悟也分批次的书写吧,这也只是一时的感慨,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按照框架进行分类,就当成一个闲来无趣的读物吧,也许会让你也多几分对生活的思考,如是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