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开生命繁花
古有八雅,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善诗者韵至心声;善酒者情逢知己;善茶者陶冶情操;善花者品性怡然。恬静的女子且精通此八雅,“小轩窗,正梳妆”,清晨她梳洗打扮欣赏自己如花的美貌,她是艺术的载体,是艺术的作品。
华裳汉服到琴棋书画.青铜瓷器至梨园曲艺,传统艺术历久弥新。再来,现代丰富的文学艺术,感知文字细腻的诗情画意。我们沐浴在艺术兴盛且丰富的春风中成长,是该自信地成为艺术之载体,勇敢并大胆地创造具个人独特风采的作品。然而,意气风发的豆蔻少女也不一定都能热烈张扬地展示自我,有时,她们选择将对艺术真挚的爱藏在心底,在角落中欣赏.遗憾……
故事很简单.简单到只是一个女孩的舞台.
中式教育中.对艺术的触碰与共鸣往往来自学习。她自小学习音乐、舞蹈,父母的坚持与她自己的坚持下,不紧不慢的,艺术悄悄伴她走过了童年。回想起周末,她不愿打开书本.背包里仅一双舞鞋,便是她最大的快乐。她总是很早的到教室,有时静静地坐,贪婪地吮吸着舞姿轻盈柔婉带给她独特的美,每一曲旋律,她总会细细品味,尽管年幼,她似乎已爱上这音乐这一方土地;每一段典雅的舞蹈,她总会幻想自己是傣族的小姑娘入乡随俗,亦或是自由的蝶蝶令人心爱。曲终.舞尽,余音绕梁。她满足地背上只有舞鞋的背包.和她的舞友作伴回家。且享受这短暂的欢愉吧,她并不知道,她很快会因为学业压力“永久”地放弃她的心中所爱。
她说:“妈妈,我也想去参加比赛。”一向支持她的父母在这一刻沉默了,他们没有商量,放弃艺术已成决定选择学业远方终是必然,。其实,与歌舞相伴多年,她并没有真正地擅长,她不是最耀眼的,肢体语言一般,柔软程度一般,很少被夸赞,很多时候,她只是悄悄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抬起脚尖,是心跳,是呼吸,甚至还得防止太过沉溺以免走神被老师批评。女孩回到房间,将这份热爱当作一件商品评估价值:又有多少人能看到我呢?有多久才能站上梦中的舞台呢?“难道,我只是将这门兴趣当做学习之余娱乐的工具吗,坚持无期,我依然没有勇气独自展示,我没有去争取只是躲在角落,或许,我确实没有资格成为……”这一次,她放下了舞鞋背上了书包。此刻,她忘却了歌舞艺术带来的美感与快乐,看不到多年的坚持培养的坚韧勇敢,感受不到自己曾在舞台上散发光芒的自豪,只有无限的自卑与懊悔。
她在学业上步步脚印向前,即将为梦披星戴月。她依旧腼腆、依旧细腻,心中珍藏的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已久久落灰。不过,在丰富的学识中,她接触到了文学艺术的细腻美,力量美。她喜欢屈原,“推此忘也,可与日月争光”,喜欢他的忠贞、明净、不负,于是惆怅“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她喜欢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自信张扬.放荡不羁,于是陶醉”月光还是少年的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光”;她尤爱余秀华,“孤独的诗人”永保热爱.不负诗歌,于是沉溺其将病痛描述为”载回过唐朝,疼起来古色古香。”其实,不自信的她一直未发现,自小的艺术渲染,让她即使尽力掩埋内心深藏的歌舞之爱也会不知地展露出对任何艺术的敏感,总能在各种时刻与各样的艺术心灵相通。舞蹈的艺术浸润她幼时的心灵,塑造了她的细腻,纯洁了她向往的自由,拥有了金色的童年。
16岁的她早已褪去重真,曾几何时,“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曾几何时“我是人间惆怅客,断肠声里忆平生”,长大了,时而感悟时而惆怅。
成长之余,她认识了新朋友,那是一群自信奔放的女孩。女孩时而有些诧异,她惊异于她们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如此张扬,如此炫丽,尽显自信应有的模样。舞台上,聚光灯找到了方向,所有洋溢青春的漫彩不遗余力地绽放,曲响,舞起,欢呼,闪耀,演绎者释放魅力尽情渲染夜晚的靓丽,青青与舞蹈跳动,艺术与灵魂共鸣,台下掌声轰动,与台上的“群星”共享节奏。唯有她与这喧嚣格格不入,手拍得僵硬,仿佛与外界隔绝,她控制不住自己的落寞强装激情,掩埋藏多年的追求与热爱在此刻再次被艺术的震撼打开,随着艺压抑许久的术细胞的跳动,那份情绪快要释放。“曾经的我也是这般耀眼,终于!我承认我的遗憾了,我承认这份一直未变的热爱。”
她逃了,躲到无人处,她哭了,幼时种下的花竟还等不到年少时就已枯萎。 相框中沉醉快乐的小女孩啊,她感受到了久违的自己,放弃或许本身没有错.只是她将艺术于成长的救赎和真挚的爱一同抹去。再来一次.她会选择毫无掩藏地展示热爱吗?是和解.是怀念,艺术相伴女孩成长,治愈了童年,怎会舍得。她用手轻拂去一层厚厚的灰尘,湿润的眼泪在皮肤上划过一条曲折的线,那些眼泪仿佛以前是在一个紧锁六年的房间中,现在才涌出来。
我在思考女孩的故事,为什么,是热爱却看不到其光彩,或许答案是观众。女孩沉浸自己,是热爱,却失了观众,失去展示的机会,失去与观众的灵魂交流。如海顿言“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看不到鼓励和瞩光,渐渐地失了自信微弱了光芒。
女孩,你本就是灿如春华,皎如秋月,不如选择聚光灯,做勇敢无畏的自己。这此,她真的站上了舞台,暂且抛开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来之不易的勇气,她终是与年幼的自己握手言和,与热爱的艺术跨越时空再度相见。站在台中央,她绽放牡丹花般的笑,肆意舞动,仿佛多年那只向往自由的蝶蝴再度破茧重生,冲破一方画地为牢。 观众看到了她如花的摇曳如花的笑容,而她,则是看见了生命的繁花。
女孩,你是能开出万里桐花,在孤芳自赏的路上不要忘记,感花开花落,且孤芳共赏。
轩窗开,一位豆蔻年华的女子享受晨曦,肆意舞动,向世界向自己尽展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