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江山文学网2017年7月15日诗歌赏析课堂

七月的季节是火热的,七月的时光带着梦想与诗歌去了远方。远方有《曾经的梦》,有一池净莲,还有放下的过去。

今天赏析课堂有幸邀请到一树菩提老师为大家解析一组绝品诗歌。一树菩提老师诗歌写的好,诗歌的评语也很精辟。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老师的庐山真面目。

一树菩提简介:原名李志林,天津宁河人,七里海诗社社员。从1995年开始有散文、诗歌、评论在《作家报》、《运河文学》、《雪国诗刊》、《当代诗潮》、《青少年文学》、《诗人》等20几家刊物发表。曾中断文学写作14年,于2016年11月开始重拾诗笔,抒写心底的歌。另有1500篇教辅文章和多篇论文发表,主编或参编书籍40余种。

今天的课堂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她就是绝品诗歌的作者,知性文雅,文采斐然的如云社团总编柏松老师。柏松:又名若水,原名刘凤芝,祖籍山东潍坊,1978年生于天津。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宁河工讯报》主编,《天津工人报》特聘通讯员,如云诗苑诗社常务总编,七里海诗社秘书长。作品常见《七里海》《天津文化》《天津工人报》《天津歌词》《作家文苑》《长江诗歌》《双月湖》等报刊杂志发表并多次获奖。2015年创作的三首歌词入选《七里海—音乐作品集》并由天津著名作曲家谱曲,著有合集《词苑心声》。诗的主张:字有灵气,句有繁华。

一树菩提:我是第一次做赏析课堂的主评,这里要感谢江山文学网提供这个让我学习进步的平台,感谢如云诗苑清心如云社长,感谢诗人柏松老师慨允我做这次获得绝品佳作《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外二首)》的主评,也感谢各位文朋诗友今晚百忙中一起在这里共同品鉴柏松总编意境辽远,充满诗意的佳作。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坚信:“简单的生活反而是最复杂的。”尽管生活在一个事件很多甚至太多的世界中,柏松的诗歌除了极少的诗歌之外,极其缺乏“事件”。

她的这三首诗,基本没有“故事”,都是点的横贯,线的串联。她的诗歌本质上是非常内向的,尽管她的诗歌中总有许多日常生活和日常场景的描写。

《曾经的梦》一诗的主题很沉重,不过诗的开头很温情,“我的羽翼再次打开春天,闪烁岁月的光彩”,诗句中的述说者是“我”,这样可以直抒胸臆。

“我的羽翼”是季节的脚步,“再次”说明春天又随着季节的轮回从新回归大地;万物勃发,千红竞艳,春天的气息让岁月光芒四射。此时人们的心情定会是愉悦的、振奋的。

“依旧身轻如燕”的是什么?是春风,是春天轻盈的脚步。此时的春风是温暖的,而且是笑观万物。虽然“偶尔也会被乌云遮住半个身子”或“沉下脸”,但总体说情绪是积极乐观的,是欢快愉悦的。

但诗的下一节笔锋一转,诗中文字体现出诗人的情绪是哀伤的,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一则是诗人的性情使然,爱哭爱笑表现了诗人的率真与纯粹,没有那么多的世故。

作者悲从何来?是因为她看到了“刀斧挥向家园”,大地在哭泣,树木在哭泣,诗人在哭泣。

生命不灭,诗歌不泯。这也是我们对当今诗歌前景持比较乐观态度的原因。尽管市场经济的潮流在某种程度上消弥着人们的人文精神,但是,从生命深处通往“终极关怀”的诗歌,必将是我们这个变革时代最伟大的诗歌。创作这样诗歌的诗人,才正是我们时代所呼唤的诗人。

从诗歌的本质上看,诗的最高真实,是诗人生命的脉动。荷兰艺术家凡高说:“我作为一个苦难的人,不能离开一种比我更强大的力量。”这句话,道出了诗人与诗歌的真正关系,不仅我们选择了诗,诗也选择了我们。

“比我更强大的力量”,就是诗人生命深层的存在,也就是生命的本真状态。当然,诗人的生命是多维的凝聚:肉体的、精神的,自然的、社会的,实践的、文化的,历史的、现实的,在场的、可能的……

但这一切都建基于个体生命的本体之上。所以,诗的深刻,不应只是理性思考的深刻,而应是生命内在的深刻,诗歌所追求的不能只是表面的修辞效果,而是生命本质真实的敞亮和显现。感觉是诗的生命。

诗的第三节仍然为“曾经的梦”进行铺张,但却道出了诗人情绪发生变化的原因。正如老诗翁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柏松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家园和热恋的土地爱得深沉,所以在家园遭到人为的破坏,土地遭受到污染,因而阳光不再明亮,河水不再清澈,导致诗人的世界里,六月下起了雪——这是悲情的显现。

紧跟最后一节诗,仅仅两行诗句作结,得出诗人守望的旧“梦”。这首诗具有非凡的艺术张力,初起平淡,可是越读越“紧”,情绪层层累积到最后,很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此诗还有朦胧诗的英雄主义味道,但在诗意表达上,更符合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平面化、独语式写作特点,进入生命的底层,“义无反顾”中更多了一份人生的真切感。

正如狄尔泰所言:“诗的活动的起点,始终是一种生命体验。”用生命坚守尊严,用生命体验把握生存,在这里,二者得到和谐统一。

《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是一首充满禅意而又唯美的诗作。一般的说,诗的感觉,分外感觉和内感觉:外感觉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它纳万物入心灵;内感觉是心灵自身的感触,它是对心灵纹理的抚摸。

内外感觉是相辅相承,彼此交织的,对诗人来说,内感觉应强于外感觉,这是写作才华的一种重要表现。

这首诗外感觉转化为内感觉,内感觉又迭印外感觉,这种内外感觉的转换与重叠,造成了一个幽深的诗意空间,暗示了一种隐秘的生命现象。

比如:“我们两个如同静止的画,你不言/我不语。微闭双眼就能触摸到你虚设的身影”。爱尔兰诗人王尔德说,诗人“纯粹从形式获得他的灵感”。

有诗人说,他的创作头脑中有时先有一种音乐的律动,正是这种律动召唤了他的诗情。“如敲击的木鱼,在黎明前夜/唤醒我混沌的灵魂”,这样的诗句如同一粒丽珠,结胎于诗人的笔下。

诗歌的灵感形态是千变万化的,诗的发现和诗的结胎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这首诗理想与现实交错描摹,诗意十足,画面感很强,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的丰富的,情感的宣泄是饱满的。

诗的结尾更是让人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希望:“白云萦绕的清音,正被天外来风摆渡成/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着远方”。这里的“远方”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美好的事物和理想。

柏松老师能创作出这样的诗篇,关键是诗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她善于激发灵感,捕捉灵感,珍惜灵感,有效地利用灵感,这样才能创作出这样好的充满生命力的诗篇。

柏松的诗歌有一种沉静的调子。她的诗歌,大都生发于现实的个人体验,以及对世相和自我的深层的精神观察。在诸多的文学体裁当中,诗歌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峰回路转和言外之意。

好的诗歌作品总是能让人从中发现诸多新鲜质素,也更能引发共鸣和感同身受。她的诗歌,几乎每一首,每一句,都有着现实的尘埃、肉身的体温,也更有着形而上的精神力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关照。

如她的《再见了,四月》一诗,以四月作为春天的河流或大海,如同每个人内心最初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诸多事物的美好情感赋予,大海作为时间的象征,也含有具体生命的隐喻;以影子为暗喻,实际上书写个人的内心愿望。

诗人借此发挥、延展、互诘、自况、引申,进而使得两者的蕴意更多,更别致、沉肃与得体。面对四月将逝,诗人只好将自己的心事深埋,但情之所至,却是无法忘记的。

诗中作者独特的体验转化为优美的诗,如诗的第一节:

能说再见吗

挥挥手,望向蔚蓝天空,它广阔的胸怀

比大海还要宽出许多

我却走不出它的怀抱,犹如一场

未完待续的梦境

当下诗歌写作继续张扬日常性,将诗歌引回经验、常识、生存的具体现场和事物本身,并且将体验充分细节化、具体化和过程化。

也就是说,将某一瞬间的感觉、体验尽可能拉长,在细节的点点滴滴、纤毫毕现中彰显诗意,这不同于传统诗歌重视“留白”和“想象”,而是让语言作为物质实体获得最大限度的诗意呈现。

你看这样的诗句:“我的影子,被自己踩在脚下”,这就是诗人诗意的捕捉;“尽管拉长的线条牵引不出更多言语,而沉默/与奔跑的刹那/带走了成片受伤的树荫”,跳脱高蹈的舞动。

另外,当下诗歌因重视语感生成,而更贴近生活维度时,诗人由此创造出兼具精湛、沉静、高妙的修辞与率性、灵性、天真的语感的写作样态,在和缓、清淡的表达中流泻出内心深处对生活、生命的最本真的感受。

诗歌是隐秘的,或者说,优秀的诗歌必定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成分,或单单是其中一个句子,或是整首诗在主题之外所散发的某种意味和气息。

在笔者看来,诗歌当中那些“不可解的成分”便是一首诗歌的真正要素和灵魂所在。

柏松老师的诗作正是具有这种气息,她是一个善于从现实体验和观察中升华并书写的诗人,她的这组诗作可以看作是被现实打动或者触碰之后的情动于中和有效表达。

柏松老师的这组诗,三首诗互相关联,互相辉应,一气呵成。内在之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灵动自然,张力十足。一口气读完,情动于中。

在这个炎炎的夏日的夜晚,柏松老师的精美诗作,如同一缕清凉的晚风吹拂,让我们拼却溽热,感到的阵阵的清爽。

作者:柏松。各位领导、各位文友、主持人,大家晚上好!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赏析课堂,第一次是给如云老师做副评,今天再次来到赏析课堂,能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绝品诗歌《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很是荣幸与激动。

首先感谢赏析课堂选中我这组诗歌作为大家交流的范本,感谢如云社长对我诗歌的推荐,也对主评一树菩提老师和各位副评老师对我作品的解读,表示衷心感谢。谢谢大家在百忙中给予的鼓励支持,感恩心中。

今天让我对大家谈谈创作体会,我真是茶壶煮饺子,不知如何表达。这组诗歌是如云社团4月6日进行的第二次看图写诗活动创作的,其中《曾经的梦》获三等奖。

其实对于诗歌创作我是摸着石头过河,凭想象和一时的灵感迸发,将自己融入特定的环境中揣摩,或喜或悲,或忧或愁,大有想到哪就写到哪的洒脱之意。

我最先接触和学习的是歌词创作,这种文体和诗歌是两回事。我简单地认为,一个是比较直接,另一个就比较含蓄。我有幸在这两种体材创作上都能遇到良师益友,如傅连君、李振起、傅连波老师,他们是我歌词创作上的启蒙老师,也给我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在诗歌创作上,我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指点,如青竹老师、如云老师、石佛老师等,他们都给了我很多帮助,让我从懵懂到喜欢然后到热爱。在这里也借此机会真诚地对他们说声感谢!

对于诗歌我是崇拜的,也是畏惧的。既想写诗,也怕写诗。平时喜欢随感而发,而那些却是难登大雅之堂。我想只有一次次不断学习别人的诗歌,多听听前辈老师的建议,才能进步。工作之余,夜深人静,我喜欢读一些名家诗歌,看一些和诗歌点评有关的书籍。如云社团各位老师的诗歌也是我必读作品,尤其是如云老师的诗歌,给了我很多启发和灵感。

社团总编一树菩提老师曾经对我的诗歌作品,发表过诗评《心底流淌出的低吟浅唱》的确如他所言,我对诗歌的主义、流派所知不多;对诗歌的理论和技法知之甚少,我仅凭借真诚和纯朴,捕捉灵感的挥发,寄予笔端的表达,仅此而已。

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当然这就关系到在写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于初学诗歌的爱好者来说,这是需要一定的耐力和勇气的。而我相信写作是和兴趣爱好离不开的,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或是其他,如果失去了兴趣,就如一道菜只能用“咸淡”来形容,而不能用“可口”形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意思大概如此。所以多次写了改,改了写,几次打磨中也算见到了几首长进的诗歌。

看图写诗是有局限性的,就像小学时的“看图说话”作文一样。它俩有异曲同工之意。

让我们再回忆一下这个图片:


这个图片是一只鸟落在一个女人的肩膀上,背景是青色盛开的莲花。在下笔之前,我看着这个图,进入这个画面,想象着思考着,为什么鸟落在肩膀上,而不是落在树枝上?或是鸟应是飞翔于天空的,而不是收拢翅膀发呆的。带着这些思索,我用鸟的口吻写出了《曾经的梦》,大脑里是虚构的情节,说是虚构也是现实,大自然被破坏,人类生态自然环境令人忧心忡忡。

我也正是本着这个出发点,将自己化成鸟,说出了它曾经的梦。家园对万物都是一样的,鸟既如此,人又何乎?于是将环保意识隐含于诗歌当中,也是提醒世人,警钟长鸣。

第二首《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还是这幅图,我把观察点从前面移到了后面,我看到了满满盛开的莲花。而画面中的女人和鸟又是唯一的主人公,莲花是陪衬。我这时或许是这只鸟,或许是这个女人,而他们的相同点都是静止的。

高晓松讲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作为生活在世上的个体,哪个不是有梦,有远方的期盼呢。而我们又被局限在眼前的生活,混沌着。展开联想,也是托以愿望,远方我来了。

第三首《再见了,四月》这组诗是创作于四月,“再见了,四月”是特指也是泛指,不仅是和四月再见,也是向过去挥手。不管是“曾经的梦”还是“净莲铺设的远方”,都是我们人生的一个经历阶段,最终都要说再见,只有放下更多的执念,才能明白人生的真谛。

从第一首《曾经的梦》中的“我失去了家园,收拢羽翼,在梦中与你遥遥守望”到第二首《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中的“我隐形的翅膀已慢慢展开”再到最后一首《再见了,四月》中的“潇洒远去的背影,欲将所有心事深埋”这三首诗歌,应该说“我”始终都是图中的那只“鸟”,就像赵传唱得那样,“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样也飞不高”。

副评:晴空依旧。读诗和读人有相同之处,初次见面,第一眼看这个人的头部,我相信没有谁不看五官只看脚或背影。诗也如此。首先,看题目《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着远方》,一看这题目,就能知道柏松老师是位莲一样的女子,高洁、娴雅、如诗如莲。

俗话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那么,诗,就是一人的内心,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灵魂。一个内心复杂、迷茫的人,不会写出圣洁的诗歌。因为,诗,来源于生活,随心随性,“我手写我心”,是每个写作的人都懂得的道理。

有人说:小说的作者是在编故事,我也不否认,小说中虚构的成分,但是,主题和灵魂,是什么?就是作者心理的反映。心有大爱之人,绝不会同情杀戮;反之,你写侵略者,同情一只蚂蚁,那无疑会成为笑谈。有人说:小说的作者是在编故事,我也不否认,小说中虚构的成分,但是,主题和灵魂,是什么?就是作者心理的反映。心有大爱之人,绝不会同情杀戮;反之,你写侵略者,同情一只蚂蚁,那无疑会成为笑谈。

诗是什么?诗是生活的精华,心能容天地万物,万物皆是美诗;心不能容天地万物,万物便不能为其所用。

纵观柏松老师三首诗歌,则如一池静莲,有花开的美丽,有花落的忧伤。看似分割,实则一脉相连。

诗人一定是偶的灵感,加之生活中的积累,一气呵成。对于身边事物的观察,细能穿针引线,疏而不漏,即:疏密有度,张弛有节,留白恰到好处;以小见大,似蜻蜓点水,又能单刀直入,可见诗人的功底绝非一般。

《曾经的梦》如此美好,又不得不面对现实。鸟的悲伤,既是人的悲哀,生态被破坏,人们在给自己制造坟墓。

但是诗人并没有绝望,《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着远方》,因为,诗人希望人类有莲的品质,莲是灵魂的化身,期盼人们幡然醒悟,保护家园。四月的木鱼声,四月的阳光,四月的炊烟,都是人类即将冲出现实禁锢的象征。诗人善于用常见的景物,融入自己的感情,又能让人从中读出深刻的哲理。四月万物刚刚吐露生机,远方有梦,也有诗,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

《再见了,四月》与《曾经的梦》相呼应,告别即使重生,那么,人们经过了灵魂的洗礼,该何去何从,不言而喻。三首诗歌,以高度凝练的意旨,强有力地震撼着人心,读后心潮难平,久久回味。这就是诗歌的张力。

缺点,我实在找不出来,因为,让我写,别说三首,三句都费劲。以上只是个人读后的一点感受,由于悟性不高,很难读懂,不到之处还望柏松老师和各位多加指点。

副评:玄微子。柏松老师的诗歌取譬平常,质如璞玉,其语言朴实无华,却内蕴丰富,开合有度。几首诗歌的意境在叠加中相互萦绕关联,虚实的情景在自然的铺设中穿插交融。延展主线之余,又对空间的营造进行深度发掘。

诗人以生活为原景,进行艺术的升华,诸多细微的事物映射在诗人心中的客观形象和主观的情趣互相渗透,使得高远的情致和深郁的思绪,以丰盈的笔触缓缓释放。

第一首诗歌《曾经的梦》以小我深见大的旨向。全诗看似对自我剖白,却引申出极富哲学意味的“现实和梦想”的碰撞。并将两者兼容和合。

诗人以梦想的翅膀来托举心灵的渴望,亦给予每一个渺小的灵魂,可以扶摇直上驱驰逐梦的勇气,然而诗人笔锋陡转,对梦想的遥不可及,和现实的残酷进行了深刻的叩问和审视。满目疮痍的寻梦之旅,陷落于伤痛的苦苦挣扎,都被诗人笔下的六月雪净化。也许诗人是以回溯的方式让梦想之翼在逆光中得以沉淀和休憩。

第二首《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何谓净莲,就是洗尽铅华,涤净归朴的意思。只有心如莲华看待事物才能澄净不染。诗歌很有禅韵,先由静止的画面来突出内心的安然,再由灵动的场景描述来起转承合。无不彰显出诗人圆熟的技法和寂静清芬的通透,如果说生活中存在诸多无妄的虚设,和无奈的伏低,当然也会有精神的指引,“我隐形的翅膀,已慢慢展开”这句无形中承接了上一首的延伸,也给整诗以内质的升华。

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净莲也喻诗人己身看世事变迁,观荣枯成败都清净平和的心态,这里的远方也泛指每个人内心不同的梦想。

第三首《再见了,四月》,诗人摒弃了对生活的抽象议论,毫无华词藻饰。其实写的感受贯穿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以及命笔行文的全过程。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诸如种种的离别和舍取,并不是谁都有勇气坦然面对转身后的眷恋和惆怅。

而诗人有着永不停歇的灵魂,她任意在未知的世界里(或者说是梦想里)穿梭逡巡。鲜活地体验和努力的造就她明亮丰沃的精神净土。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敬仰和学习的地方。

副评:清心如云。《万法本源,心为莲开》----柏松绝品诗歌浅赏

对于柏松的诗歌零散读过一部分,时常会被她的诗歌所打动,并非是有高超的技法与华丽的词章运用,而是与现代诗歌的主流形成独立的风格走向,避开晦涩懵懂,以平素的语言去打动人心。

这在现在诗歌创作中可谓独树一帜,她的作品不但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对传统技法的继承与个性创新都有独到之处,其受众面广泛,易读易懂且意境深刻,情感蕴藉而又节制,能瞬间契入诗性内核引发共鸣,可以说她的诗歌是由心入心的生命触动,是以一颗纯净心灵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与灵魂的觉醒。

这组绝品诗歌《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作为主题是统摄整体的代入主线,由境生心激发灵感,给人无限遐思与想象,更主要的是一种内心诗境的清凉与远方的虚设,真实与梦想之间的衔接与超越,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对万物的悲心。

读她的诗可以让我们的灵魂随之安静,心无旁骛摄入其中,继而顺应诗人思想内质的游离,感受诗歌喜忧变换的细节之美。

其中《再见了,四月》作为收官尤为动情,诗人一定是看花开而想到花落,无常感念于心,时光刹那生灭,意象起伏跌宕,造境幽深,这就是以心牵动的文字所流淌的真情实感,气息通透,行云流水般自然柔美又不失内韵的力度,空间把控微妙而具有张力,是完全以境对心而呈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毫无做作与虚饰。

其实,她的这种心境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以及对人生的顿悟与感知力。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不会敷衍趋势;生活中乐于助人,广结善缘,她的人品也以此决定了她文学创作的高度。

其单纯的性格,清澈的文笔,不管是她的诗歌还是散文,总是将诸多感悟巧妙融会贯通,以内敛矜持,形神兼备的诗风让人百读不厌。相信这种语言的魅力离不开自性的纯真,因为心为万法之源,自然融于笔端所展现出丰富的生命内涵。

除此之外,柏松的诗歌更具禅意,比如这几首诗歌,通读下来不由得让我为之惊叹:第一首《曾经的梦》,其表法为过去;第二首是整体的旨心,就是当下的心态与生活现实;而最后一首则是画境延续的过程,一种遗忘与新生的力量。

这三首所表达的正是人生三部曲,由虚到实,以小见广,从细微之处见诸大气象,与佛家讲的三世理念如出一辙,整体的脉络延伸或许是无意的,却能与圣人的理念无形相应,这正说明道法天然,起心动念与天地万物殊途同归,不修道已在道中,也是智者大爱情怀的体现。

柏松的诗歌获得绝品,为她感到欣慰,也以此说明优秀的诗歌是被大众认可的。但艺无止境,还要继续努力提升,创作更好的作品回报江山,回报喜爱她诗歌的读者。让我们共同期待着!


附柏松获绝品的诗歌:

◎曾经的梦

我的羽翼再次打开春天,闪烁岁月的光彩

依旧身轻如燕,伸展双翅即能

掠过太阳的边缘

它是温暖的,但不会如你想象那样

永远激情似火地笑着,偶尔也被乌云遮住半个身子

抑或沉下脸,隐于情绪背后

那日,刀斧挥向家园,大地哭了

树木哭了。我也哭了

这片曾经热恋的土地,此刻再也挤不出

多余的眼泪

裸露着伤痕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被眼睛,反射成利刃,削落掉无数的羽毛

在六月的天空,突然

就下起了雪

世界由此变白。而我只能站在历史的肩上

收拢羽翼,在梦中,与你遥遥守望


◎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远方

我们两个如同静止的画,你不言

我不语。微闭双眼就能触摸到你虚设的身影

呼吸也同我一样,在人间的

四月天,散发一缕清香

青烟袅袅,屈折后的明月更加清晰

我听到你的心跳

如敲击的木鱼,在黎明前夜

唤醒我混沌的灵魂

太阳,升起最初的信念,在潮水一次次退去后

我隐形的翅膀已慢慢展开

白云萦绕的清音,正被天外来风摆渡成

一池净莲,为我们铺设着远方


◎再见了,四月

能说再见吗

挥挥手,望向蔚蓝天空,它广阔的胸怀

比大海还要宽出许多

我却走不出它的怀抱,犹如一场

未完待续的梦境

我的影子,被自己踩在脚下

尽管拉长的线条牵引不出更多言语,而沉默

与奔跑的刹那

带走了成片受伤的树荫

再见了,四月。潇洒远去的背影

欲将所有心事深埋

离别转身后

请别让我看见,会有什么,从你眼中流过

(2017.5.6于天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1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802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566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58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67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5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64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915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7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96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2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2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2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8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3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