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子祺问我:妈,你知道做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我好奇的:是什么?他说:越吃越饿啊!哦,真是可爱又直白的答案。我又问:那你越吃越饿的食物是什么?他说:当然是妈妈包的饺子了!他强调了“妈妈”包的,看来是很肯定我包饺子的水平的。当即决定,明天的早餐就是饺子了。
北方人大多爱吃饺子,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从前在我们家里,饺子就是仪式的象征。几乎每一个节日,家里每个人的生日,甚至包括麦子的生日,父亲或者孩子们出门回家,母亲都会包饺子。最常吃的是白菜馅、韭菜馅,茴香馅的,春天荠菜泛青的时候会吃荠菜馅的饺子。冬笋上市的时候,也会包几次冬笋饺子。竹笋去掉外皮,白白胖胖的特别可爱,它质地单纯,与肥肉能形成美妙的平衡。把它切成小丁,韭菜磨碎,这两样鲜物加上切成丁的五花肉包的饺子,吃起来有鲜掉眉毛的感觉。可惜冬笋的时令性很强,每次吃不过瘾就下市了。
大年夜,我们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素馅饺子。每年的大年三十,母亲总是会早早地把菠菜焯水,粉条煮熟剁碎,豆腐切小丁炒熟。加花生油和盐,拌好素馅。中午吃完饭,和我们姐妹们在客厅一起包饺子,父亲就在厨房准备年夜菜。年夜饺子要包进一些硬币,谁吃到了来年会有财运的。我和哥哥都不爱素馅饺子,只是为了吃到硬币的惊喜才勉强吃几个。然后就一心等着初二送年母亲包的肉馅饺子。那时候母亲大多会包三鲜饺子。韭菜磨碎,木耳冷水泡软切碎,虾米温水泡软切丁,猪肉切丁。煮熟后的饺子,咬起来有颗粒感,很鲜美,是我至今都很怀念的滋味。
和子祺爸结婚的时候,他还在山西大同当兵。过年去探亲,他知道我爱吃饺子,便带我去那里很出名的大馅饺子铺。饺子端上来的时候,我被吓一跳。这不是我们那里的包子吗,只不过不是发面而且不是蒸的而已。那次我吃了两个就饱了,早就忘了味道如何了,只记得皮太厚。饺子皮要软而且薄才好吃,但是大如包子的饺子的皮太薄了肯定承载不了馅的重量。所以说饺子还是小巧一点的好,精致,而且容易入味。
肉馅饺子多佐以蒜泥,素馅饺子则和芥末才对味。我吃饺子,喜欢在蒜泥里面加满醋,把饺子整个放进去。从前父亲总是问我那样还能尝出饺子的原来的味道吗?我无言以对,但每次还是要在饺子里面倒满醋,感觉醋恰好能解饺子的油腻。它俩绝对是一对好伴侣。
后来,吃过大蒜饺子,鲅鱼饺子……吃来吃去还是最爱冬天的大白菜饺子。“冬日白菜美如笋”,经过霜打以后的白菜才会特别的鲜嫩甘甜。剥去老叶子,把菜心切成丝,再切成丁。冻肉稍一解冻,切成小丁,葱姜剁碎,加油盐酱油搅拌均匀,放冰箱保鲜。用菠菜汁和绿色面团,红曲粉和粉色面团,再和一个原色面团。用保鲜膜包好。早上起来包成美丽与美味并存的麦穗饺子。蘸一下醋,咬一口,绝对的鲜香满口。让人欲罢不能,吃了还想再吃。这就是子祺说的越吃越饿的感觉吧。原来,我和子祺一样,越吃越饿的食物也是妈妈包的饺子。
今天和子祺背诵唐朝诗人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