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假期到现在我都在研读《语文新课标》,通过学习发现,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任务群的学习。那么接下我将就任务群学习进行一个分享。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任务群,我对照了课标,用自己的话是这么认为的;任务群在我看来可以简单理解为:确定一个学习主题,设置许多的互联的学习任务,把一个单元的学习甚至是几个单元的学习整合成一个共同的任务群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大主题的学习。他们共同指向着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根据新课标的划分,可将学习任务群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适应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性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学习任务群。
通过我的学习发现,一半以上都于阅读有紧密的关系。所以这次分享,我会重点分享与阅读相关的学习任务群,加上我现在是教三年级,我的重点目标又聚焦在第二学段。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第二学段中的第3点提出(P21)“诵读、积累成语典故、中华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诗词和新鲜感词语、精彩片段等,丰富自己的语汇,分类整理、交流……”这一点,要求是诵读和感受语言。一直到第三学段是要求尝试运用到日常读写活动中。我们班目前正在落实基础性的任务群,从去年开始进行古诗积累背诵比赛,目前能背诵80——90多首,已经背诵到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古诗。通过比赛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在活动中,我们积累了语言,感受到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个活动响应了课标,也是属于提前铺垫,让学生今后更好的过渡到第三学段。(举例说明:和平鸽从广场突然全部飞起)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都与阅读息息相关。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板块中,有关第二学段提到的三点。第一点和第二点是本学期正在进行的。第三点是要求讲述有关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劳动模范、科学家的事迹,这一点值得我反思。因为这一点目前是我没有考虑到的。针对此情况,后续我们挑选相关书籍,丰富图书角。另外周末共读一本书,就是有关此类型的书籍。
2、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再次提到了我们要讲述老一辈革命故事和爱国古诗。这一点再一次提醒我们要重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生活情趣。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结合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来实践。
三、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整本书阅读”是我们现在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这也是新课标作为重点来强调的。
阅读首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学科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根据个人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关阅读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为了落实“整本书阅读”,本学期我打算采取以下做法:
选择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有针对性的去读。
本学期筛选阅读书目(书籍有些是与课文相关,有些是教材节选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课程标准“附录2”中的推荐书目,)
这些丰富的阅读书目,其中有图文并茂的绘本、有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有趣味盎然的自然科普、有寓教于乐的寓言童话,同学们可以遵循“兴趣为主、营养均衡”的原则,尽量丰富书目类型,尝试阅读多种图书,感受不同的语言文字魅力。
阅读记录卡(上学期就在慢慢推进,效果不错,本学期继续推进)
阅读记录卡从上学期我们班就一直推进,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对于整本书阅读很有帮助。每次阅读课下课,我都会留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阅读记录,有便于第二天回忆。
童心阅读本
开始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并且教师示范自己的读书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这个学期我还计划尝试将整本书阅读融合进其他的任务群中去,或许能更好的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此外,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示,可试行结合阅读记录单,制定符合学情的质量评价量表,以更高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
在每周的周一阅读课上进行好书推荐,每次选取五名同学进行分享,侧重于让学生复述所看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间接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体现。最后剩下的时间由教师推荐,让学生知道老师也在和 他们一起学习进步,拉近师生距离。在教师推荐时,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方法。好书推荐要从语言入手,借助语言,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后看看这些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还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运用阅读十步法,具体做法见文件1
读书要有计划
“兴趣、合理、明确”,是制定读书计划的三个关键词,
确定数量
这个学期在校打算读多少本书?在家读多少本书?让孩子在在自己的语文书上写下来。精确的数字,具体的书名,白纸黑字的写出来,是一份孩子和家长可以看到的承诺。按照明确的设定数量来看书,减少了学生“不看书”的风险,缩小了“侥幸”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