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穿衣吃饭、饮食男女等等基本欲望,这种欲望是最底层的,也同时是具有最强大动力的。饮食男女是人类古老的命题之一,孔夫子曰,食色,性也。比如保罗范霍文的《本能》、李安的《饮食男女》等等。更甚着,记得某位导演曾说过“一切艺术都源于色情”,最基本的欲望往往是最难以忽视、难以克制的。中国至今依然是个保守的社会,对待人性的某些基本欲望的态度往往欲言又止欲盖弥彰,从中国电影诞生起至今,一百零几年的,审查制度依然一刀切,分级的呼声似乎随风而逝了。同样是经过删减和修改的影片,当年《色戒》的大规模上映和《苹果》上映后又被撤片的事件,又暴露了什么呢?
电影再有力度,也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一百分钟以后我们又重回现实。现实则要求我们为了生存,只要不犯法(或者于法外之地)可以不择手段满足我们的各种欲望,实现从低到高的各层需求。我们出于某种不可言说的目的,发明出诸如绘画、文学、音乐、雕塑、戏剧、舞蹈、电影等各种纯净的艺术的形式,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仔细一想就会明白,艺术是不分善恶的,它只是娱乐和审美的,反人类组织也有它的艺术,极端特例就是歌颂纳粹的《意志的胜利》。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男性艺术家总对表现女性(的身体)如此着迷,例如张艺谋、姜文、王晶、保罗范霍文、罗杰瓦迪姆等等,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用镜头对“她”的YY。某些女性导演也拍女性裸露,比如《地狱解剖》的导演凯瑟琳布雷亚、《苹果》的导演李玉等等,那么这可以作为反例么,答案是否定的,仔细分析影片会发现,她们并没有表现女性之美,反而是完全站在女性立场上控诉男权社会,再如李少红,周迅在她的《恋爱中的宝贝》、《生死劫》中同样完全是以一个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固然她们的外表是美丽的,但丝毫无法引起男性的欲望。
既然一切艺术都源于色情(情色是小资产阶级的说法,色情才是普罗大众的),在向大众展示艺术时,却还要披上崇高的外衣,所以人性是丑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