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三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出击匈奴,深入漠北与匈奴交战,李广利大败向匈奴投降,五万汉军全军覆没,这是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最后一次作战。
同时这也不是汉武帝时期,汉军的第一次失败了,自从元封五年卫青去世后,汉军仿佛失去了灵魂,不太会打仗了。
太初二年,赵破奴率军出塞,攻打匈奴,被匈奴围困,全军覆没,赵破奴被匈奴生擒。
天汉二年,李广利率军三万从酒泉出发,进攻匈奴右贤王部,斩首万级,班师途中,被匈奴大军围困,李广利差点没有逃出来,汉军损失近两万人。
天汉四年,李广利率领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与匈奴单于交战,公孙敖率领万余骑兵、三万步兵从雁门出发与左贤王交战,另有韩说与路博德率步兵配合,两线均作战不利,退兵而回。
那么为何在汉武帝后期,汉军对匈奴多次作战失利,甚至损兵达数十万人,但是最后活不下去的反而是匈奴呢?
汉军虽然屡次最终失利,却都是出塞寻找匈奴的客场作战
李广利虽然率领汉军胜少败多,汉军损兵折将,折损十余万人,但是这些战争无一例外,都是发生汉朝边境之外,也就是汉军出塞,寻找匈奴主力作战,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战败。
去别人家里揍人家,结果没占到便宜,有时候还弄的别青脸肿回来,说出去比较丢人,但是终究没有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上门,一点不敢还手丢人啊,这就是漠北之战后,汉匈双方的真实写照。
漠北之战后,匈奴远遁,伊稚斜单于一度生死不明,别说漠南无王庭,就是漠北也没有王庭,匈奴逃往赵信城以西地区,匈奴自此再以无力威胁汉朝的边塞。
此后汉军多次出兵居延塞,目的在于彻底击溃匈奴单于主力,迫使匈奴向汉朝臣服,这是霍去病去世前汉武帝的战略目的,只可惜汉武帝准备再次发动对匈奴的大战时,霍去病病逝。
征和三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七万从五原出发攻击匈奴,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三万从西河出发,重合侯莽通从酒泉出发,寻找匈奴作战。
商丘成率汉军未能找到匈奴,在返回汉朝的途中被匈奴将领和李陵率三万骑兵追击,双方从浚稽山打到蒲奴水,转战九天,匈奴损失惨重作战越来越不利,于是退兵返回。
莽通率军到达天山,与匈奴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领的二万余骑兵对阵,匈奴人见汉军雄壮,收兵不敢与之作战。
匈奴单于狐鹿姑单于得知汉军重兵压境的消息,将匈奴本部的辎重迁徙到赵信城北面的郅居水,单于率精兵在姑且水列阵等待汉军。
李广利率领的汉军主力,原本按部就班的与匈奴作战,在夫羊句山击败匈奴右大都尉与卫律率领的五千骑兵,汉军乘胜追击至范夫人城。
这时候,李广利与刘屈氂合谋参与巫蛊之祸的事情败露,刘屈氂阖族被诛杀,李广利的妻儿也被逮捕下狱,李广利顿时头脑发热,不顾一切进军匈奴,企图立功赎罪。
李广利以数万汉军儿郎的性命,作为自己立功赎罪的筹码,率军冒进匈奴腹地,直至郅居水。又派遣两万汉军,渡过郅居水,与左贤王军队交战,汉军大胜。
因李广利不顾一切地盲目进军,遭到了长史的反对,长史计划扣押李广利,不想被李广利提前知晓,将长史斩首,李广利怕军心不稳,便率军向南撤到燕然山。
匈奴单于看到汉军往返奔袭数千里,必然人困马乏,十分疲惫,就亲率五万大军袭击汉军,匈奴趁汉军不备,连夜在汉军营前悄悄挖掘了一条濠沟,阻拦汉军出营列阵。
清晨时分,匈奴发起进攻,汉军遭到袭击后,本想出营列阵,但是营外突然出现一条壕沟,汉军进退不得,丧失斗志,七万汉军儿郎全军覆没,李广利投降匈奴。
这次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最后一战,虽然汉军战败了,甚至全军覆没,但是双方的战场是在燕然山,匈奴人的腹地,远离汉朝边境数千里,汉军损失的是进攻的力量,而匈奴损失的却是防守的力量。
汉军开发西域,严重挤压匈奴的生存空间
随着河西走廊成为汉朝的领土,张骞出使西域,将汉朝的眼光开拓到了广袤的西方,漠北之战后,汉武帝开始对西域用兵,斩断匈奴人的一条臂膀。
元封三年,汉武帝派遣赵破奴率军出征车师国,击败车师,威震乌孙、大宛等西域各国。赵破奴击破车师的过程中,命王恢率军七百,进攻楼兰,俘虏楼兰王,迫使楼兰臣服。
元封六年,汉武帝下令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和亲,联合乌孙,加强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同时共同对抗匈奴。
太初四年,汉武帝遣使向大宛换取汗血宝马,大宛王毋寡不许,因汉使大骂毋寡,大宛袭杀汉使,抢夺汉使财物。
汉武帝大怒,派李广利率骑兵六万,随同运输辎重补给的军队达到十余万,一路席卷向西,汉军人数众多,沿途各国纷纷臣服。
仅轮台抗拒汉军,被李广利攻破,屠城,李广利大军压境,大宛内乱,其贵族杀死毋寡,将毋寡首级送到汉军营中,向汉朝臣服。
李广利派上官桀率军进攻郁成城,郁成城守军抵抗不住汉军的强大攻势,开城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追至康居,向康居王要人,康居不愿与汉朝为敌,交出郁成王。
征和四年,莽通率军前往天山进攻匈奴时,担心车师国阻挠汉军,派成娩率军中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六国兵,进攻车师,生擒车师王,车师向汉朝臣服。
汉武帝时期,基本为汉朝统治西域奠定了基础,汉宣帝时期,又连破龟兹、莎车两国,一举征服西域各国。
西域在汉匈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压缩了匈奴获取战略资源的空间,汉朝联合西域各国与匈奴的对立,同样令匈奴伤亡惨重。
汉军联合乌孙两次击破匈奴主力,对匈奴造成了仅十万人的伤亡,令匈奴元气大伤,不久之后,匈奴出现内乱,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转而开始臣服汉朝了。
在天灾面前,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具有先天的优势
同样作为古老的民族,汉人和匈奴人都在自己的领土上生活了很久,都有一套应对天灾的方法,从古至今游牧民族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就是掠夺。
但是汉人作为已经有了数千年文明经验的民族,早已经总结出来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灾害的方案,先民早已总结出,三年必有一丰,必有一灾,三年之蓄刚好足以应对灾荒。
而且随着权力组织的不断完善,从先秦开始,华夏先民就开始建筑粮仓,储备粮食,用来应对灾荒和战争,汉宣帝在各地设置常平仓,用以应对临时的灾害问题。
这样完善的政令组织,在匈奴的很难形成的,直到蒙古、女真人时期,依然还是掠夺占据主导,在天灾面前,匈奴人不堪一击。
从李广利兵败燕然山后,虽然汉匈之间战争减少了,但是匈奴却遭遇了连年雨雪天气,牲畜大量减产,人口大量减少,实力不断下降。
公元前71年,匈奴为了报复乌孙联合汉军对其进行阻击,出动数万骑兵进攻乌孙,不想遇上大雨雪,生还者不足十分之一。
冬天的大雪,对于汉民来说是丰收的祥瑞,自古有“瑞雪兆丰年”,但对于以游牧为主的匈奴来说,就是巨大的灾难,会将牛羊大量冻死,匈奴人就得饿肚子了。
汉匈战争,进入在这种此消彼长的环境下,汉朝持续强盛,匈奴遇上灾害,不能南下掠夺,自然慢慢就生活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