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伏天,四处像着了火,一天比一天热。花生开始结果,秧苗早已发棵,田地里的农活不再那么繁忙。农人闲下来了,大多窝在家里或某处荫凉的地方,聊聊天眯眯瞌睡,将燥热的长天一点一点熬过去。
自我记事起,我们这儿有个传统,叫“歇伏”。歇伏,并不是自己歇,而是接老少姑娘回娘家住几天,省省亲。
老少姑娘,当然指出了嫁的,姑奶奶呀,姑妈呀,姐姐妹妹呀,等等三四代健在的姑娘。
叫她们回娘家,是要去接的,或者走或者骑自行车亲自上门,而不能叫人捎口信或打电话,那样对人不尊重。倘若工夫正好,你早上去接,在姑娘家吃餐早饭,中午便可一同前来。如若时间不凑巧,姑娘会说定某某日她一定来,你就可先回去,到那一日,只管准备好菜及消暑的东西就是。
年纪不大的,她们一样会走或者骑车来,又或者姑爷送。年纪上了的,有时就要侄子陪同,倘若腿脚不灵便,娘家侄子会绑好圆木椅,让老姑娘坐在上面,用杠子抬着,一路咿咿呀呀回娘家。
老姑娘回娘家特别不容易,尤其是身体不便的,经常是几年才回一次。但娘家人每年都虔诚地去接,不管能不能来,礼节要做到。
姑娘回娘家,想必大多是喜悦的,一走进村子,便将笑容堆在脸上。许多人看到了,便会围过来打招呼,“二丫头来娘家走走呀,哟,长好了呢。”“二姐,好几年没看到你呢。”“二姑,在这边多住几天哈。”“姑奶,怎么不将孙子带来?”
一路走着,一路有曾经熟悉的人围过来,搭两句话,又散去,接着,又有另外的人来。
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她们就成了别家的人了。她们带走了一些感情,同时也抹去所有的恨意。但凡回娘家,人们都是笑脸相迎,哪怕曾在未出嫁时,与别人红过脸,骂过娘,甚至动过手,但人一走了,所有的不快便忘记了。
人们看到的,只是自家的姑娘,从自己这个村庄发脉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