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大了就喜欢唠叨过去,而小年青们则擅长展望将来。简书发起的1000字和500字的活动,感觉很有意思,也想参加一二。按上年纪好回忆的习惯,把早年的一些记忆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练练笔,另一方面也算是应简书500字活动的本意,治治懒病。6岁那年随父亲工作调动到古镇仓前生活,仓前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就以江南水乡为题,每周忆上500字。
第一次到仓前,一路转车,最后是到杭州卖鱼桥轮船码头,坐小轮船过北大桥经余杭塘河,最后在终点仓前轮船码头上的岸。第一天住在仓前供销社旅馆里,这地方最早是章太炎居住的屋子,现今是章太炎故居博物馆。关于这故居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总之,第一天到这江南水乡,是坐的船。早年的水乡,多的就是船。有小木船,单人单桨;再大一点的木船就得在船后用摇橹来做动力了;再大的是洋灰船,就是水泥船,钢筋水泥做的船身,也是用橹摇的;更大的是轮船和拖船了。小时候还常常能看到两三人背纤作为动力的运输船,特喜欢听他们过桥时的叫喊声。
坐轮船,喜欢看轮船机桨荡起的水浪,一层一层地拓展出去,一直撞到河岸边再撞回来了。一处一处的河埠头村民农妇在洗菜汰衣。轮船的浪花卷过去,船上的小儿总是不无恶意地希冀卷走些菜啊木盆什么的。然而小毛孩的希望总是回回落空,水乡人早已习惯了这些避让。
水乡人的船主要用于载物,农田的收获,收到家,运去卖;换了钱出去买东西,用的都是船。河道水巷比路还多,船比车方便。那时候接新娘子,抬嫁妆用的也是船。一般用大的洋灰船,船上插了彩旗,梅花锣鼓乐队在船上拼命地打敲起来,也是十分的喜庆。而母亲每每看到新娘子要下船,都会要落泪,好像自家的女儿出嫁一般。
捻河泥自然只能用船了。捻得满满的一船河泥,然后运回去挑到竹地桑园,是最好的有机肥料。也看到过专门清理河床淤泥的挖泥船,中间有个像大水车一样的轮盘,只是翻上来的不是清水,是一斗斗河底乌黑的淤泥。
水乡的船唯一不作为运输和交通工具的时候,是每年的端午。这时候船不叫船,叫龙舟。而这船也成了村民们喜庆的道具。当然这也是另外的故事了。
如果说江南水乡是一幅水墨山水的话,那这山水画中唯独不能缺少的就是船。这船是江南水乡的魂,江南水乡的韵。
最后说一件水乡趣事。水乡船多河道水巷却多狭小,船与船之间免不了碰撞。水乡人总是很搞笑,这船还没撞上时就在那里大叫:不对了!不好了!然而一旦撞上了,双方都会大叫一声,难么(现在)好了!这撞船了返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