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众多古代文人中,苏东坡无疑是最受后人喜爱和景仰的一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困厄袭来,几人能淡定从容?苏轼以他的超脱旷达给世人树立了典范。
苏轼少年得志,二十二岁便高中进士,更因为欧阳修的褒扬而备受推崇,然而这也为他树敌无数。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激进措施,遭人构陷,“乌台诗案”中,他几乎丢掉性命,被贬黄州,此后政治生涯几经起伏。但无论进退,他始终豁达乐观,从不沉沦,从不依附!
《东坡志林》是苏轼所著的笔记散文集,记游、怀古、美食、怪谈、佛道等等,文章短小,趣味良多。读这部经典,我们会从许多篇章中,看到一个旷达飘逸的苏轼。
《记过合浦》写于苏轼被贬海南之时,渡海后,由雷州半岛西行适合浦,途中连日大雨,船在海上颠簸,生死难测。他仰望一天星斗,不禁感慨:“吾何数乘此险也!”此时,他凝视身旁稚子苏过,想到所撰《书》、《易》、《论语》尚并未行于世,遂抚之而叹:“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正是这样的责任心,让苏轼自信自己必逢凶化吉。
被贬海南之前,苏轼年纪已高,料想性命堪舆,于是临行前,做了一副棺材先行送到海南。然而正是这样的苏轼,在海南兴办教育,化育百姓,传播文化。他来之前,海南没出过进士,自他之后,海南出了几百个进士!
苏轼曾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在屡次被贬生活中,访友作诗,烹肉煮菜,赏月饮酒,硬是把贬谪生活过得声情并茂,有滋有味。《记承天寺夜游》中,他与张怀民心有灵犀,共赏明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远离了公事冗杂,远离了权利漩涡,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黄州开辟了新的人生传奇。他勉励自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被贬惠州时,他寓居嘉佑寺,纵步松风亭,疲惫之时,忽然悟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是啊,人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苏轼由此说道:“如脱钩之鱼,忽得解脱。”
对人世纷扰看得通透,对名利得失不费心钻营,对生死进退看得淡然,于是,苏轼成为铜墙铁壁,无惧霜刀冷雨,他只做自己的“兼济天下”!
密州任上,他整顿军队,弯弓怒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片拳拳报国之心;转任杭州,他疏浚西湖,兴修水道,利国利民;徐州水患,他身先士卒,说服禁军,水退后合理治水,解决了徐州多年水患,卸任时,百姓夹道相送,不忍离别。
苏轼超级自信,对为诊病的聋医庞安常说:“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的确如此,欧阳修曾说,一千五百年才出一个苏轼!
面对小人构陷谮语,苏轼看得透脱:“若无缝,何以容世间蝼蚁?”千年之后,章惇、蔡京之流已没入历史的浊流,而被他们想尽办法,焚书刨石,意欲除名的东坡居士,却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精神图腾,给困厄悲苦中的人以无限的心灵慰藉,成为无数人栖息的心灵故乡!
我们何其有幸,与苏轼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照耀过苏轼的月光,穿越千年,如今依然皎然于空!我们何其有幸,东坡铁板铜琶一样铿锵的文字,将照耀我们黯淡曲折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