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说,曹植是一个纯情诗人,曹丕是一个理性诗人。魏校也说,曹操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家,曹植是一个文学家。文学是修辞的,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达到目的,但是,最能让人兴发感动的是某种生命气质,比如曹操的诗。而曹丕的诗是需要思考的,他有一种思索在诗里面,曹丕也曾经说过,文章,经国之大业。所以,《燕歌行》最初给我的感觉就是感动不大,几乎就没有感动。看了叶嘉莹先生的解读,也才明白了一点。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在诗中,诗人好像看不见秋天金黄的麦子,只看见凋零的树叶,不看当下的成果,只关注眼前的衰败。一切好的文学,调动的不是人的下半身,而且上半身。成功往往冲昏头脑,不如品尝悲凉,就像这秋天一样,这才能把这人生看透。当然,曹丕头两句很简单,就是秋天悲凉的天气,草木凋零,经历风吹霜打。人生何尝不是呢?人生悲凉几度秋,人生不是失败多于成功吗?“ 群燕辞归雁南翔。”鸟儿都飞向了南方,只有我独自一人在北方,这里的燕、雁岂是指鸟,一切理想都可以是。人这一辈子无法通过自身来做成任何事情,只有通过他者,这就是我所认同的做事情。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古代的女子没有男子赏识,必将一生黯淡无光,他们需要男子,这种关系可以放到臣子和国君的关系中,可以放到人与理想的关系中。但是,女子没有首先提到自己多么思念男子,而是想到男子客居他乡,对写手法,男子思念成疾,为什么不回家乡,而是久留他乡?女子知道,她需要男子,但是男子同样也需要别人的认可,说得直白点,就是也需要搬砖嘛!这就是我需要你,你需要别人,永远错位。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即使错位,我难道就应该放弃对你(理想)的追求?我孤孤单单一个人独处,我不敢忘了你,忘了你,我还有什么价值?我一文不值啊,因为你(理想),我才成了我。泣涕涟涟,泪湿满襟。
“援琴鸣弦发清商”夜不能寐,起身拿上琴,弹奏起来,发现谈的都是忧伤低回的调子。“短歌微吟不能长”,本来想排遣,但是却发现这个调子谈不成一个曲子,不是调子的问题,而是我心伤悲,手指不灵活。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那就醒着吧,看着明月整夜照在我的床上,走到院子里,能清楚地看见星星向西滑动,夜已经很深了,我还是睡不着啊!为你千千万,到底是什么样的理想?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孤限河梁?”神思飘渺,竟要问问牵牛星和织女星为何会被分隔?为何不能团圆?诗人也许也在问自己,为何我的理想不能实现?
夜深了,我还不眠,谁知道我心中的期许。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夜。
注:此诗的韵脚是ang,越读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