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为教师以来,一直带的都是低段的孩子,还从来没有带过中高段的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去教孩子写作。所以写作这方面我一直都有些担忧,连我自己都不会写作,那怎么才能更好地带着孩子去写作呢,我真的很困惑。下学期就要带孩子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这意味着我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听了汤瑾老师的这堂讲座,让我似乎找到了些习作教学的门路,也让我不再那么恐惧习作教学。
汤瑾老师在讲座中讲了许多教学案例,让我感觉原来习作课也可以这么上,真的太有趣了。讲座伊始,汤瑾老师讲了习作教学的三个误区,确实在我们日常的习作教学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教师对儿童视角的缺失,指导策略的泛化、概念化,并且并没有让儿童真实的参与到写作当中。基于这些问题,汤瑾老师提出了“童本取向,思趣写作”这样的概念。她认为写作的参与者是孩子,所以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写作情感和写作思维,用恰当的方式方法激发孩子去写作,充分让孩子投入自己的情感,写作思维高度运转,并有一定的写作技法。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关键词“儿童情感”、“写作思维”、“习作技法”。
现在的统编教材不仅关注孩子的阅读,也更加关注孩子的写作。汤瑾老师指出了统编本习作的“三个指向”:儿童、生活、实践。首先将儿童放在习作教学的中央,让孩子去说他的话,写他的事,抒他的情。其实我觉得不仅仅是习作教学,包括整个教学都始终以儿童为主体,一切从儿童的视角去设计教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其次就是讲习作生活化,与生活有联结。最后还要让孩子学会表达,会去实践。调动儿童的言语动机,让儿童有话想写,有话愿写。如何去调动,其实就要抓住孩子好问,好奇,好玩这些特点,从儿童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将写作赋予意义,设置一些情境化的写作任务。汤瑾老师列举的那个朋友圈的写作情境我觉得就很新颖很有趣。当然老师也指出我们一定在教学中设置一些特别适切的情境,要有目的性,精准的把握习作要素,还要把习作内容和要求放在某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发展体系。不同于普通的习作教学,让自己的习作教学游戏化创设一些游戏化的活动也能很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然,汤瑾老师说到也可以构建支架式写作,就如同我们以前习作教学的支架。不过又有些不同,我们可以用词云支架,思维导读支架,表格支架,例文支架,绘本支架等等。孩子们有了这样的支架,就相当于给他们写作提示,帮助他们完成写作。最后让他们用评价策略来评评自己的文章,我觉得这个评价策略可以在孩子们写作之前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文该朝哪个方向去写,怎么写的更好。
最后,汤瑾老师也说到习作是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得过程,也是学生言语经验在真实语境和表达困惑中逐步学得的过程。那我们老师该做的就是着力激活表达需求,关注认知体验,点燃写作思维,实现交际运用,让写作真实发生。写作教学路还很长,我也会尽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带着孩子们多阅读,多学习,更好地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