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写作?汉典的解释是创作作品。而创作的解释则是创造文学艺术作品。而对于目前自己而言,写作更多的是一个记录的过程。
在记录过程中,自己经常的一种模式是写下开头之后就写不下去了,要么烂尾,要么大而化之,草草结束。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有两种心理状态阻止自己继续写下去。一种是逃避,一种是放弃。
很多时候,之所以要记录,是因为某段经历让自己印象深刻,而印象深刻往往意味着痛苦。在记录过程中需要把痛苦的经历再经历一遍。并且很多时候,因为后知的缘故,是在知道自己可以避免的情况下再将不好的选择经历一遍,痛苦的感觉甚至超过了在过去不知道有更好选择时候的经历。
另一些时候,记录的事情不是直接让自己心理上感觉痛苦,而是事情太复杂,在事情发展过程中,不断冒出各种意外。对于希望凡事都能提前计划好的自己来说,这简直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尝试记录,尝试梳理条理,希望在下次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能有一个更清晰的思路。可是因为事情复杂,常常是在记录的过程中就迷失了方向。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感觉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写,于是放纵自己,想到啥,写到啥。然后便是感觉累,写了好久没有写到点子上的那种累。于是最后烂尾。
对于逃避,目前越来越多的经历告诉自己,面对不想做的事情,只有迎上去,才能有可能有一个好的结果,不迎上去,不做出改变,最好的结果只能是和原来一个量级。自己的不想很多时候是因为面对不确定性,害怕得到不好的结果,所以不想。可是,在不好结果的可能性的背后,是更好结果的可能性。面对暂时的痛苦和成长,自己选择成长。并且随着成家立业,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己的选择也不能再只根据自己的好恶,一时的心理感受。选择逃避,很多时候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情绪控制了自己,潜意识占了上风。按照目前的经验,自己能做的就是将这个过程拉长,拉长之后会给显意识出头的机会,一旦抓到显意识的影子,就可以不让自己被情绪、感觉所左右。
落地首先是要摆脱一些思维模式,例如因为这么做不爽所以我不这么做,我感觉这么做不合适,谁谁说这么做不行,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做过。这些思维的共同点在于支撑决策的都是情绪,没有物质或者物理世界的支撑。
其次是拉长决策的时间,别在自己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或者比较低落的时候进行决策。想不清楚的时候先跳过。错过机会说明自己修炼还不够,还接不住。现在工作上经常的模式就是事情来了,先缓缓,先梳理,再按轻重缓急来安排。
再次是在有机会经历没经历过的痛苦的时候多经历,趁着年轻有资本,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而对于记录不清楚,直接引用在scalerstalk小密圈上看到一个段子。别人说,我是什么什么,想学习写作怎么开始?S答,先写到十万字。
看完,于是又想开始写了。于是整理了下关于写作,将这团在自己大脑中游荡已久的思绪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