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的标签
缘起
- 陆头朋友圈的推荐,一看图书馆有,2016年11月10日就借了本。
- 2016年11月11日去石家庄跑马的路上翻了翻。
- 2018-04-25决定把全书统一看完还掉,毕竟要毕业了还没下到电子版。
- 作者陈虎平,2016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电子工业出版社。
内容
- 前言 陈虎平
- 引子 一个年青人的奋斗:意象杂陈
- 98年借钱去北京参加GRE培训
- 2000年在自己学校义务英语培训
- 2001年站在新东方讲台上,但觉得自己讲得不算太好。【毕竟讲课也需要学习】
- 老师是邓晓芒,03年收到了JHU的全奖通知书,由于美国收紧签证政策没去成。
- 第二年去的香港,但一直呆在图书馆,顽固的人往往不了解人际网络的重要性。
- 没有为自己的目标找到稳妥而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就是错误。
- 2003年开始,知道Daniel Dennett。
- 人最重的物质不是改变成了什么,而是能够承受多大改变。
- 2012年开始离开书斋,接触社会。
-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官员和企业家是主要操盘手,白领是跟随者,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多数完全不懂,用观念和个人偏好扭曲事实,发泄情绪。
- 如果只是跟过去的自己还是太狭隘了,还是要跟别人比,这样才知道别人进步得真快。
- 重要的问题不是思考、辩论、评价,而是自己做了什么。
chap1 自我成长与行为积累 13/303
- 打破自我的标签
- 德韦克《看见成长的自己》
- 别把顽固当理性
- 理性把人、事当变量,把客观指标当目标,优化解决方案;感性是对人的情绪的共鸣,以人的情绪同步作目标。
- 要改变
- 深度学习与行为积累
- 每一次新的、有难度的练习,不是在一味重复,而是尝试练习。【主动求虐】
- 时间积累
- 没有时间的累积,无法从错误中学习。
- 优秀的行为条件
- 在多个目标面前怎么选择?
- 选定目标之后怎么执行?
- 改进的方法是目标分解与多层实现。
- 选择目标去执行之,锻炼自己对他人情绪反应的低响应机制。
- 为事情所困时
- 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找好友聊天、读传记、旅行,接受优秀人物的信息刺激。如果要多想,想什么,如何想,如何验证所想的结果。
- 价值观是组织行为的程序
- 好的价值观告诉你,老天很公平,你自己的现状,主要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 正确的读书方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需要一步步训练思维能力,连续正向积累。
- 伟大的思想是用来崇拜的,先想人家为什么这么想,不要说他错,不要说他的不足,不要说他愚蠢,愚蠢的是自己。
- 价值观让你知道,要有程序和步骤,再加上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实现好的结果。
- 不要自己折腾,要不断的向先进学习。
chap2 家族积累 59/303
- 拖延与贫困
- 自控差:主要是因为目标太分散,任务太琐碎;拖延首先是一个自我能力认知的问题。
- 效率不高和自控力差带来的拖延,可以通过单线程,多步骤,深度练习来解决,它是一种技术拖延。
- 恐惧和贪婪都会导致拖延。
- 在小地方长大不是错,到了大城市后,认识不到自己只是优秀中的普通,找到新的策略和生活方式,才是错。
- 选择后,认知隔离和价值观分化就会出现,并按家族传递。
- 普通子弟不要做学问
- 权和钱会干扰研究学问的人,但干扰不了这些人认同的学问标准。
- 家贫见识少
- Simon Baron-Cohen的书
- 好的学问是思想的自我纠错和升级。
- 社会不欠你什么。社会也不浮躁。浮躁的是你自己。
- 家庭积累与人生设计
- 人一开始,就是勤奋;勤奋到一定程度,仅仅勤奋也不够了。 这时需要社会资源和行为格局。
- 人品靠日常工作接触,非工作的社交活动等各种活动来慢慢积累。你必须参与这些活动,既要被人认识,也要反复练习接人待物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
- 没有反思,没有自我改造,人会被定死在自己出身的社会阶层的典型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中。
- 勇于自我改造,找到贵人,信任贵人,获得信任,反复练习。
- 十台阶论:人生的爬坡历程
- 台阶越往上,成功概率越低,自我提升更重要。
- 阶层固化不必是社会恶意,而是个人选择。与认命心理同时发生的,是动力不足。
- 前进,是自我赋予的意义。没有人逼迫你这样做。这只是一种选择。 选择,没有为什么。有时,选择甚至是一种情绪。不服输,不甘心。不信邪,不怕鬼。深刻的触动,来自经历。见得多了,你才知道现在的自己真的如此之low。
chap3 社会情感的驱动 83/303
- 弱关系对青年人的重要意义
- 聪明人通常是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去撬动一些收入和名声。
- 超越了既有了行为模式,打破了自己的路径依赖。
- 真正聪明的人不拒绝向优秀的人学习,他们不需要以独自思考来证明自己。
- 共情聪明+推理聪明=真聪明。
- 真正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
- 动力、方向、技术
- 动力(why?你为什么要行动)
- 只有思维上的不知反省、观念上不知检验,才会导致意识形态单一。
- 什么因素导致了行为差异,就是动力。
- 动力有四个层次
- 温饱之后是小康,小康之后是行业一流,行业一流再上一层就是社会高层,取得很高的社会尊重。
- 人的动力来自情绪、激情、感性。
- 个人积累不是资源占有的通行证,家族积累才是。
- 动力是信仰、理想、强烈的认同感,没有什么理由,没有什么步骤,你必须看到,听到,感受到。
- 方向(where?你朝什么方向行动)
- 重复是一种心智偷懒。
- 方向首先来自跟随,而不是独创。(迷茫,首先是找不到方向,其次是找不到做事的步骤。)
- 当他们不理解对象的伟大,他们便用愚蠢的攻击来拒绝思考。
- 找方向就是要找到复杂的设计
- 认知学徒,找一个比自己大8~15岁的。
- 精神抽离(对方的目标不要成为你的目标),代际迭际(一代与另一代人之间,有行为模式的差别)
- 技术(how?你如何行动)
- 最高智力是情商2.0+理商2.0。
- 即时反馈、深度练习是习得技术的最好方法。
- 效率损失,总比一直等待从未开始要好。
- 缺什么补什么。只要真心想学,只要从各个角度练习,你总会获得目标技能。
- 作者认为连续升级的生活技术有6条
- 从零开始
- 进名校,考充分竞争的专业。
- 工作前两年
- 学习新任务
- 结交一些社团,多锻炼和提高
- 工作第5~8年
- 技术可能是一维,需要借助团队、公司、组织、平台、社会趋势、潮流。
- 不要为了学习,而忽略家庭的平衡。
- 影响一个行业
- 影响地区发展
- 影响国家方向
- 从零开始
- 动力(why?你为什么要行动)
- 选择需要社会化的情感
- 信任、共鸣、选择
- 要超越现在的迷惘、混乱、犹豫,你就需要有人用更高层次的视角和眼光,帮助你获得高层次的秩序。
- 扛住黑暗的闸门
- 人最重要的价值,不是出生在哪个社会阶层,而是从特定的投胎位置向上走了多远。
- 屌丝三定律:一切都是社会的错;别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自己的成功是必然的。
- 优秀的人不把不好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是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人间何处不相逢
- 情感共振可以维持一个人、一个群体的生存稳定性,
- 理论分析则可以在特定时候超越现有的生活模式,
chap4 中国大时代 147/303
- 时代如飓风 潮流已转变
- 一个人再聪明,聪明不过时代。一个人再努力,努力不过趋势。
- 学知识在美国,人生和职业发展在中国。
- 修身齐家、从业兴城、报国行天下
- 在不忙的时候可以专心读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科学理论、文明传统、处世智慧;读得书好、用得到位,也能提升效率。
- 修身齐家
- 在没有参与工作之前,修身还包括个人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 齐家这一条最主要的是自己的恋爱、婚姻、家庭。
- 《完美关系的秘密》
- 《聪明爱》
- 《其实你还不懂女人》
- 《你误会了我》
- 用最好的青春,学最硬的、最难的学问。
- 从业兴城
- 《大国重器》
- 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核心,这意味着,其它不是。
- 在逻辑和科学、工业化、陌生人社会的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学习并赶超他们的水平。
- 报国行天下
- 在西方普世价值下,遇到国家利益时,他们也是首先外族人的利益。
chap5 多层演化论 189/303
- 多层演化的分析思路
- 长期的的家族积累带来权力、财富与知识差异,长期的国家积累带来地缘政治与国际地位。
- 心智程序的演化
- 自然演化和社会演化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解释这些新奇性的出现。
- 多层还原与层层编程:以认知和社会认识为例
- 自我驯化,主要目的是把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各种影响你行为的东西先锁定。
- 爱情就是把不稳定的因素驯化成最终稳定的结果,这就是爱情的特质。
- 尝试很重要
- 学术文章三个可操作的层次
- 观点间的关系层次
- 观点内的论据展开的关系层次
- 论据内的句子构成的层次
- 科学与人类的演化认知模式
- 科学的目的是在以尽可能少的理解,解释尽可能多的现象。
- 忽然来的财富,往往摧毁人,这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结论。
- 多数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都是祖先意见的当代喷发。
- 多个学科的基本模式
- 概率
- 幂律(马太效应)
- 二八定律
- 1%生产内容,9%编辑,90%潜水。
- 演化心理学
chap6 科学自我观 217/303
- 自闭光谱与天才 【后期可以再看看】
- 非常优秀的人物,他们的私人社会交往,尤其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往往不甚理想--他们的高度的情商是另一种抽象的、非人身层面的思考的产物。
- 伟大的例证
- 伟大的投资家一般对身边的人吝啬,对社会公众事业却慷慨,这调试符合他们的性格与基因倾向:他们不善个人事务,对抽象的非人身的大众却能有抽象的把握。
- 自闭光谱的人,是一些极度专注于抽象世界的人。
- 神经兴奋控制论:怎样改变日常行为和心理倾向
- 维持大脑在学习或工作上的兴奋的方法
- 不断给自己的大脑提供类似信息,强度开始可以低点
- 集中学习,到一个必须面对的密集环境中磨练,密集到你的大脑根本不需要控制
- 改变的途径是读书了解、经常看看别人的行为,学习对待不同的人的方法和策略。
- 维持大脑在学习或工作上的兴奋的方法
- 运动对神经兴奋的受控式氧气剥夺
- 聪明的人里面有很多人是集中思考问题的。
- 文学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
- 生物学的自我,我们的基因塑造,主要是指生理的欲望。
- 心理学的自我,在部分程度上受基因调控但却吸收很多环境信息而形成的特定神经回路。
- 文化感染的自我,主要基于人类后天发明的符号、观念,在此基础上主动操作或被动感染而形成的自我叙事。
- 邓晓芒《灵魂之旅》
- 不断地进行、不断取非自己的过去,而且不停留在哪个地方。
- 演化的自我
- 无论权力、知识、财富、修养,都来自刻意的练习、多层的突破和长期的积累。
- 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向优秀人看齐,一起学习,一起工作。
- 我是谁这个自描述问题,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
- 个体属性
- 心理认知
- 自我反思
- 个体
- 个体的我,是一组复杂的生物设计的集合。
- 认知
- 鲍德温效应
- 自我
- 自我意识则是对这种自我表述活动的意识,“我意识到我认为”。
- 有些人对待异性的做法飘忽,这只是因为他从前的接触和训练不够。
- 最难掌握的规则不是数学、逻辑,而是社交关系中的默会知识。
- 秩序只有在对抗随机和增熵的持续行动进程中才能保持。
- 无论哪种出身,读书阅世都会改变、提升气质。
收获
- 2016年刚知道这本书时,触动挺大的。
- 2018-04开始想将这本书快速读书时,再来看时,觉得这是作者自己的思考,结论本身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也要有这样的思考才行,本质上我还是认何作者的一些理念,比如代际积累,自我驱动力的成长。
- 需要思考的是
- 如何在网络或者日常中建立自己的标签?
- 这本书还是买一本回来吧,chap5、6理解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