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穿越几百年的岁月,似乎依然能闻到文字间传来淡淡的杏花香和酒香。每每读到这首诗,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无忧无虑的日子。那细如牛毛的雨啊,碧绿的田,都是杜牧诗中最美好的模样。
老家并不大,座落在一个岳阳平江县的小山村。两栋泥土堆砌的房子,围成一个供孩子玩耍的小院。院子往外延伸,在小溪边踩成两个台阶,大人便在阳光下,借着叮咚的溪水洗衣服。孩子们从院子里远远望向小溪,阳光反射着明晃晃的磷光。
院子里有两颗杏花树,每年春天便开得极好。小时候我不懂得怜香惜玉,经常一把把杏花扯下来,初晨的露水便顺着树枝淌到袖子里,风一吹,冻得直打颤。然而我并不长记性,觉得杏花好看,就一定要摘。因此,我的指缝经常残余着杏花的香味,淡淡的,很好闻。
院子里有一口井,井盖上有一个打水的水龙头,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井边有一个泥沟,泥沟对面是一大片空地,人们踩着搭在上面的石板往来。小时候大人为了不让我们乱跑,故意唬我们,说这石板是活的,叫我们不要老是踩啊蹦,不然它会咬我们。我大惊,石板也可以活?于是每次经过石板时,我总要蹲下去,把手放在石板上,装模作样地托着下巴说,石头是冷血动物。
我最爱的依然是后山,那简直是儿时的天堂。爷爷爱花,在后山种了一排桂花树,每逢秋天,十里飘香,爷爷便站在后山脚下欣慰地笑。后山还有一片菜地,一个鸡舍。小时候,我玩累了,就随手抓起一个黄瓜 ,擦擦便放嘴里啃,啃完了就靠着后山的石头,在阳光下沉沉睡去。再醒来时,夕阳已染红了大半边天空,屋里飘来饭菜的香味,便是要吃饭了,我蹦蹦跳跳地朝屋里跑。知道又有我最喜欢腊肉和烤鱼了。
后山往屋里走,就是大堂。大堂冬暖夏凉,青石板上长满了青苔,穿堂风一吹,全身充满了薄荷的味道,凉爽得像要飞起来。那时候,姥姥总会坐在一把摇椅上,摇着蒲扇,包着一方蓝头巾,笑眯眯地看着我在院子里自娱自乐。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最纯真美好的时光。
如今,我早已离开了家乡,到很远的地方读书,被巨大的学习压力压迫得难以呼吸。那童年的院子,杏花,小溪,已渐渐忘却了。也很难记起穿堂风吹过的感觉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回那久违的小山村,那个大堂,扑到姥姥温暖的怀里啊!我多想再吃一根后山的黄瓜啊!多想再靠着石头,摒弃所有的压力和烦恼,无忧无虑地睡到黄昏啊!可惜,院子里的杏花树早已被砍掉了,后山荒了,杂草丛生,老家多年无人居住,地上尽是大雨打下的碎瓦。一座坟墓,安然地立在后山,姥姥在里面沉睡了多年。而我,也再也不是儿时无忧无虑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