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一句话:
读了那么多书,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那么,一个人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8句《人民日报》关于读书的意义。
01
“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读书的人,才能发现在自己生活之外,还有一个更光鲜明亮的远方。
而读书,就是通向那个世界的康庄大道。
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
你触碰过的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知这个世界,会悄悄的帮你擦去脸上的肤浅和无知。
所以,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好好读书,用书本的厚度,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垫高自己人生。
02
“当你爱上图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
《恰到好处的孤独》中有这么一句话:
“我想我的孤独感是靠自己治愈的,我有一个无可替代的朋友,那就是书。所以,我并不孤独,它们扩展了我的眼界,使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当你爱上了读书,会跟随着书中的人物感受喜怒哀乐,穿越时空体验不同的人生。
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那里有智慧的火花,有情感的波澜,有历史的厚重,有未来的憧憬。
你的内心是丰盈的,书中的故事会驱散你的孤独感。
而当我们沉溺在各种社交活动,打游戏,刷视频的时候,内心是空虚的,精神上是饥饿的。
你会感到无所事事,不知道如何打发那些漫长的时光。你会陷入思维的困境,难以找到突破与成长的方向。
这种时间的空虚,思维的停滞,会让你在独处中感到迷茫与困惑,让独处成为煎熬与孤独。
往后岁月,把心和时间空出来,倒一杯香茶,捧一本好书。
在阅读赠予的独处中,与自己面对面,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享受自己的人生。
03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就像一个经常旅行的人和一个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人,他们的生活会有多大的不同。
旅行者见识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哲学,他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变得更加的丰富和多彩。
而不旅行的人,他们的生活可能更加安稳,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也因此而变得单调和乏味。
作家三毛从小就喜欢看书,书里的文字,不仅给了她浪迹天涯的勇气,还开拓了她的胸襟。
让她在远赴撒哈拉沙漠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都能以包容和理解处之。
看到贫瘠荒凉的沙漠,她没有嫌弃,反而把它视为乐趣横生的绝佳栖息之地;遇到落后地区愚昧的村民,她没有反感,反而觉得他们自有一种单纯善良。
正如她所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胸怀越是广阔,也就越能理解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好。
04
“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
梁晓声说:“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自幼因病失去视力和听力,她的世界被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与寂静之中。
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开始学习手语,并逐渐接触到了文字的世界。
她如饥似渴地阅读,从书中汲取知识,感受情感,理解世界。书籍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
最终,她不仅学会了多种语言,还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读书的力量。
阅读,成了她平凡人生的救赎,也给了无数失去希望的读者前进的力量。
阅读就像一座小型的避难所,随时随地都能给你提供温暖和力量。
焦虑不安时,读书能抚平你的一切烦恼;迷茫彷徨时,读书能为你指明方向;为生活琐事而困顿时,读书能让你开怀释然。
读书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经历了一场蜕变。你在读书上花的每一分钟,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回报。有时间了,就多读书吧。
05
“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被称为“矿工诗人”的陈年喜,在矿井中度过了长达16年的爆破工生涯。
这份工作充满了危险与艰辛,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诗歌的热爱。
在矿山的深处,他利用闲暇时间写诗,用文字抒发内心的压抑、困顿和苦闷。他的诗歌细腻而深沉,记录了他对生命、宇宙和时代的思考。
尽管生活困顿,但陈年喜从未放弃读书和写作。
他通过读书,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内心世界。在诗歌的陪伴下,他找到了生活的出口,也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即使身处困境,只要心中有梦想和追求,读书和写作就能成为我们走出困境的力量。
读书,就是给自己保留一个人生逆袭的机会。
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它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普通人最好走的路。
06
“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
正如赫尔曼·黑塞所说:“世界上任何一个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
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只能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慢慢去被环境所改变,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你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把人生的方向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某一天,有问题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价值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你学会了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变得更加冷静,很快从问题中找出本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看待人和事物会变得更加理性,学会换位思考,也懂得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书籍,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它耐心地教导我们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认识自己。
它让我们学会了宽容与理解,学会了坚韧与勇敢,更学会了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者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07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的经历,她说:
有一次,她跟伴侣吵架,气得连续好几个晚上没睡好。
直到她读到一本关于亲密关系的书,书中有段关于夫妻关系的解读,让她豁然开朗,突然想明白了很多事。
气消了,心情好了,整个人也舒爽了。
一个人书读得不多,见识难免受限,结果就必须受着眼前世界的禁锢。
稍微遇到一点儿不顺,就极易消极悲观,郁郁寡欢,让自己困在情绪里。
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逐渐摆脱了固步自封的束缚,变得更加自信与从容,学会用更加通达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生活的艺术》里说:“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身上,一个人的落伍,迂腐,就是不肯时时读书所致。”
只有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修心养性,才能摆脱我们的鄙俗和顽固。
这世间,没有谁的生活没有烦恼,只有读书是最好的解药。
08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北京、西安、洛阳与苏州,少了文化的滋养,它们仅仅是一串串口中提及却心中模糊的城市符号;长城、泰山、故宫、西湖,有了文化的润泽,它们才不仅仅是岁月长河中静默的影像,而是生动了千百年的鲜活篇章。
读书,世界就在眼前;不读书,眼前就是世界。
你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载你过去。你无法经历的人生,书籍带你相遇。
当我们翻开书页,仿佛就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那些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在文字的引领下,变得触手可及。
当我们感到疲惫、感到迷茫、感到无力前行时,不妨静下心来,让文字成为我们的向导。
它们会带领我们穿越那些脚步无法丈量的地方,让我们在文字的温暖与治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