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抗辽,南宋抗金,历史上的宋朝无疑是个充满着社会动乱的年代。文人雅士们不满于大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便纷纷如韩愈所说不平则鸣。其中不乏佼佼者,那些历史长河中闪亮的星星,大多仕途失意,文坛得意。
失意如他——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尽识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曾经沧海已桑田,曾经人事已变迁。当年那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也垂垂老矣,意气不再,唯有那颗心系国家命运的心至今不改。他是后人眼中的文韬武略,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亦是才华横溢,仕途多舛的失意人。他也希望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如霍去病那样封狼居胥,保卫国家,可谁会给他这个机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个民族的人民都被异邦同化了,大宋的兴亡,他也怕是回天乏术了,只能妄自嗟叹,他的失意人生大抵便是如此吧。
失意如他——范仲淹,一个倾毕生精力于改革的人,天命给他开了个玩笑,见旧制度弊端显露,便力图新政能匡扶社稷,救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上书陈新阵,最终由于触怒贵族利益而被弃之如蔽履,他的满腔爱国热情被践踏,心有不甘又如何?只恨生不逢时,良臣未遇明主。纵使他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还是为没能施展一腔抱负而暗自垂泪。
他们同有杜甫一般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鸿鹄之志,也都曾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而嗟叹。如果生活在同一时代,他们或许会成为知音,为同样失意的人生共举一杯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