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啊,一上年纪就缺钙,过去一天三遍地吃,麻烦!现在好了,有了XXXX高钙片,一片顶过去五片,高压片,水果味,一个片嘣五楼,不费劲儿!一天一片,效果不错,还实惠!”
还记得数年前,无论你在哪个电视台、看什么电视节目,在广告时间,总会看到上述某钙片广告词在你耳边回响吗?
在国民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的当代,加之各类广告词的洗脑式“灌输”,“补钙”一词早已被国民所熟知。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补钙”竟然成为了国人日常保健养生的一种方式,有事没事都在吃钙片、喝高钙奶补钙。
显然这是不对的,因为钙是地球上排名第五多的元素,在食物中含量也相当丰富,只要正常饮食,正常的阳光下照射,一般不会缺钙。
之所以会出现“全民补钙”这怪一现象,是一部分学医者为制钙企业摇旗呐喊造成的,并没有中立于健康。
只有身体缺钙的时候,才适合额外补钙。
可是,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分析,仅仅给出了缺钙的定义(血钙低于2.18-2.63毫摩尔/升),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体会缺钙。
如果中西医角度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知道,钙在人体中的代谢需要肾的参与,当肾虚的时候,肾的固涩功能减弱,就会引致人体缺钙。
所以,肾虚是形成钙质流失的根本原因。
具体可以这样类比:
把肾当成大坝,肾虚类比大坝出现裂缝,钙质就是水库的水。当水库出现裂缝,水就会从裂缝中慢慢流走。此时,想要保证水满有两个常见方案:
方案一:往水库里不停灌水,但是水仍旧会从缺口不断流走;
方案二:修补裂缝后再注水。
回到人体上,
方案一就相当于现代医学医治疗缺钙的方法;
方案二就相当于中医治疗缺钙的方法。
所以补钙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特别的重要。盲目补钙,只会加重肾的负担,加速钙质流失。
再次用水库的例子类比,就相当于在不修补裂缝的情况下注水,由于压力的不停增加,会导致裂缝进一步增大,水就会加速流失。
因此,钙质流失还需从补益肝肾入手。
曾经就诊过一位60多岁的黄阿姨,抽筋十余年。
西医诊断是因为缺钙,期间各方面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经诊断后,认为是肝肾虚弱导致的缺钙,以“温经汤加减”开药数天。
黄阿姨回来复诊时自述:“服药这几天,晚上都没有抽筋了,十年来从来没有像这几天那样睡得安稳。”故再开数天巩固治疗。
前几天整理档案时才想起此病例,随访才得知已没有复发,所以就再也没复诊。
这个病例就是因为肝肾虚,肝血不足(肝主筋)而现抽筋的。温经汤加减方可恢复肾肝的固涩功能,此后在吃钙片也就没有再犯病了。
现在有很多人都坚信:含钙量越高的食品(或保健品),补钙效果必然越好。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每一种食物,无论含钙量有多高,只有吃进去并被人体吸收利用了,才能起到补钙的效果。抛开用量和吸收率都是。
钙片摄入过量,不仅会影响其他元素的生物利用率,还会诱发肾结石、低血压、骨骼过早钙化闭合长不高、骨质增生等问题。
医学研究指出,成人每天要摄入800~1000毫克钙就能满足人体所需。钙是地球上第五多的元素,在食物中含量丰富的钙离子,只要饮食正常,适量的阳光照射,一般不会缺钙。
据统计,有很多常见的民间流传的补钙方法都是存在着误区,结合自身临床,常见的有以下三类:
普通牛奶补钙效果并不比高钙奶差
牛奶原本就是高钙食品,一杯250g的牛奶含有钙约250mg,占成人一天所需钙的1/3,所占比例相当之高,加上日常饮食所提供的钙,基本已达人体所需量的峰值。因此高钙奶中额外添加的钙质,也不一定能被吸收。
让孩子把果味钙片当糖吃
果味钙片口感虽好,但它并不是糖,如果孩子把果味钙片当糖果吃,很可能会出现钙质摄入过量,导致骼过早钙化闭合,对孩子的长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骨质疏松就等于缺钙
诱发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很多,缺钙只是其中一种。假若盲目补钙,不仅修复不了骨质疏松的地方,还会导致吸收进去的钙在不正常的地方堆积,造成骨质增生或骨刺。
由于人体一日所要摄入的钙并不多,正常人通过日常饮食足以维持人体中钙的平衡。
1、牛奶及其奶制品是补钙佳品
虽然它含钙丰富,但是由于现代人基本都不缺食物,所以一周2~3盒标准大小的牛奶也就足够了。
每天一杯牛奶虽然会帮助人体补充钙质,但是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营养则会加重其他脏腑器官造成负担。
2、大多数绿色蔬菜都是“补钙小助手”
虽然大多蔬菜含钙量远不及牛奶,但是其中富含的镁、钾、维生素K和维生素C,能帮助人体提高钙的利用率。
3、可用豆浆替代牛奶
虽然每100克豆浆含钙量仅有牛奶的1/10,但是豆浆没有过多的蛋白质与其他营养成分,对各脏腑器官造成的负担相对要小很多。
结合现代食物不匮乏的生活环境下,通过每天一杯无糖(或低糖)的豆浆补钙,要比牛奶会更健康。
缺钙变证复杂多样,而且程度不一,补钙不能盲目跟风。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补钙,人人都需要补钙。
上述补钙误区与建议仅为冰山一角,有其他建议和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