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编辑
提到制造业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制造,因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多“Made in China”的商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中国是一个制造业的大国。之所以中国的制造业这么发达,以至于到了闻名海内外的地步,这是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头二十年内,中国的人口红利给中国的制造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基础。但是随着现在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加剧,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曾经的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特色的中国制造业的日子也就越来越不好过了。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很多没有自己的创新,在行业里面没有很大的话语权,以至于处处受西方国家或者跨国公司的制约。例如国内有名的京东方或者台资企业富士康等,手里掌握的技术可以说由于每每慢了国外同行一拍,以至于处处挨打,只能靠压缩成本依靠量来取胜,而日韩的企业由于掌握了技术的源头而可以随时采取主动的进攻策略。
针对这种种的不利情况,一方面摆脱目前的困境,另一方面要使中国的制造业不再和“廉价劳动力”、“低技术含量”等标签挂钩。中国政府在最近几年都不断的提倡中国的制造业要转型,提倡企业要有自己的创新技术,不能想过去那样单方面的依靠国外西方的技术来进行发展。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国内的很多企业纷纷开始转型,例如京东方就从之前靠引进日韩等企业的液晶面板技术到后面成功的开发除了新的技术,这就是创新。可以说,中国制造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制造”,而且还是“智造”。
国内有相当多的书籍再讲中国的制造业的转型情况,关于创新方面的书记也是相当多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从国人自己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制造业。在现在这个全球化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单单从我们自己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自己的话未免太片面。这本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就是从西方学者的角度来观察今天中国的制造业,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本书的篇幅不长,只有九个章节,最开始主要回顾了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这也是中国创新的一个体现。然后在后续的章节中就直接开始从各个方面开始来讲述中国企业的创新。作者的关注重心是企业,但是又不是孤立的来研究,而是将与之有联系的政府,高校等机构一并纳入进来进行研究。
在书中作者肯定了中国企业的一些改变,一些成就,但是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例如针对中国企业申请的专利,作者就提到了在中国上至政府机关下到公司企业都对员工申请专利有鼓励性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孤立了创新,但是由于企业对于如何利用好申请的专利布局不当导致很多专利的实用性并不是很大,可以说这样的建议我们是应当注意并改进的。
本书由于作者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缘故,所以在书中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中国的介绍,对于中国政府的介绍还只是停留在很简单的人时尚,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很适合不了解中国制造业的现状的人进行入门。里面关于中国企业和政府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实作者也是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对于想要跨出国门与国外企业打交道的中国管理者们应该阅读一下本书,这样也能够了解一下在国外人眼中的中国制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更有利于双方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