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活了34年,为爱执着,却被世人骂做渣男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偶然》

这是1925年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最后一首诗。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很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都希望到海外留学,改变闭关锁国带来的滞后,拯救旧中国。

徐志摩也不例外。在北方上大学,亲历了军阀混战,目睹了无辜百姓被屠杀的惨景之后,对旧中国社会的混乱与绝望,最终决心出国留学,寻求解救中国的药方。

1918年,徐志摩离开北大,去了美国学习,然而资本主义社会贪婪与疯狂,追求物欲至上的环境也让徐志摩感觉到寒心与厌倦。受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吸引,他踏上了伦敦的求知之道。然后在这个过程中,罗素却意外离去,未能如愿从师罗素,在剑桥大学混了近半年,准备离开英国的时候,遇到了林徽因。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921年的秋天。在一次国际联盟协会演讲上,徐志摩认识了驻欧代表林长民,24岁的徐志摩与44岁的林长民成为了莫逆之交。

而随父亲林长民到伦敦读书的林徽因,16岁,在会见英国作家狄更生的时候,徐志摩刚好在场。


一个才华横溢,玉树临风。

一个貌若婵娟,才思飘逸。

两人相见恨晚。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的林徽因,一身高雅气质,落落大方,徐志摩陷入了近乎疯狂的爱恋之中。而年仅16岁的林徽因也深深地被徐志摩俊朗的外貌,忧郁柔情的诗情与满腹风骚的才情所吸引,第一次有心颤颤的感觉,她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柔情,什么是忧郁。

在剑桥大学这段岁月里头,处于热恋中的两位才情男女相互用书信表达爱意,这一切被林徽因之父看在了眼里,他没有阻止。然而林徽因在来英国之前,在长辈们的安排下,她从小早已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师,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他设计的)有婚姻之约。

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了很多诗词,包括《月夜听琴》、《轻风吹断春朝梦》等著名诗,单纯的理想主义,追求理想人生,诗歌无不体现对美好的爱情与人生的执着。

1921年,林徽因提前与父亲回到了中国,而林徽因与徐志摩不辞而别。康桥的美好爱情生活让林徽因感觉到了快乐,但也让她有所不安。

为什么?

并不是她已经有婚约,而是徐志摩已经是位有妇之夫的人——张幼仪。


民国时期,正处于内忧外患,一个社会的动荡,背后映射的是群众价值观的重置,价值观的重置则体现在文化运动。民国时期的各种革命,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次较量。

社会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婚姻,没有所谓的自由,就像林徽因很小的时候就被长辈们私定终身一般,徐志摩,在他家人的安排下,1915年,与素未谋面的张幼仪结婚了。

当时,徐志摩才18岁。.

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到新思潮的人,就开始反抗这种包办婚姻。

像鲁迅等人,很多都是被强制性安排结婚。有个故事,鲁迅当时还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家人就催着他赶紧回来结婚,甚至家人骗他说母亲身体出问题了,鲁迅回国才发现是让他结婚。虽然结婚了,但鲁迅还是抛弃了朱安,娶了许广平。

徐志摩,也是这般绝情男子。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他直接说出:乡下土包子。

一丝情义也不给。其实张幼仪一点也不土,她是那种沉默娇羞,个性刚毅,不善言辞的女子。而天性浪漫,有强烈独立人格的徐志摩,面对张幼仪,怎么提得起欢喜?

徐志摩家庭富裕,他生活方方面面受到了家人的照顾,与张幼仪结婚生子这一切徐志摩迫不得已,只能执行照做,像是遵循某种法律规矩或是道德规范一般,履行了婚姻的基本义务之外,他对张幼仪没有半点情愫。

之后,徐志摩便抛下了张幼仪,开始北上读书,直到后来去了英国读书,遇见了林徽因。

在和他结婚之前,张幼仪本想读师范当一名教师,但传统社会形态不予许她这么做。想到母亲的苦心,四兄的疼爱(徐志摩是四兄帮她想中的,现在想想,真的是好心办坏事啊),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与世人都赞美的徐志摩结婚。

好坏甜与苦,辛酸辣与咸,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明白。这个道理,昨天还是明天,都是不会改变的。

婚礼上,接头盖的时候,张幼仪含羞抬不起头,她内心的小鹿在乱撞,她自卑,她太在乎眼前这位男人,而她这不敢抬头的举动或许是对的,因为徐志摩脸上那不屑的深情或许会让张幼仪心当场哭出声来。

只是现场的人看在眼里,但也压根没有这个意识:他们俩以后能否幸福。

纸终究包不住火,洞房花烛之夜,张幼仪也开始明白了这辈子的难。徐志摩没有踏进洞房一步,而是跑到了奶奶的房间,躲了一夜。

但终究是大家闺秀,张幼仪知道自己依旧保持自己的礼仪,第二天早上就笑盈盈给公婆请安。知书达理的儿媳让公婆倍感自责,之后,徐志摩被硬生生推进了新房。

同寝同衾,却不同心,身体各自拥抱,有性无爱,1918年,她还是为徐志摩生下儿子,想在这段关系上做点改变。

但徐志摩只是动容了那么一会,之后便去了美国。到了1920年末,徐志摩已经在英国,张幼仪提出与他相聚。征得父母同意,张幼仪踏上了远洋之旅,而在马赛港的码头,见到徐志摩的那一刻,心又凉了一大截。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这是张幼仪写过的一句话。

接一个人的时候,表情是掩饰不了内心的欢喜,就像与一个人离别的时候,表情也掩盖不了内心的难过。

但这前提是,在乎的人。

到了英国,张幼仪一直足不出户,照顾徐志摩方方面面的生活。第二年,张幼仪怀孕了,而此刻徐志摩已经碰到林徽因,当即让她把胎儿打掉。当时打胎危险生命的概率极高,她补充:“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本来改变徐志摩的主意,却换来了:“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当一个人不爱你的时候,他不懂得你被伤害的滋味。

这天,徐志摩对张幼仪说,有个女朋友来家里吃饭,让她准备一下。这时候张幼仪知道他外面有个喜欢的读书女人,看着林徽因,张幼仪之后也坦然自己也很喜欢她。

张幼仪心里也开始有了顾虑,丈夫会不会跟她离婚,娶眼前这位动人的女子。

顾虑也终究成真,没多久,徐志摩便提出了离婚,只想马上离婚。而张幼仪迟迟不语,拖了一周之后,徐志摩玩起了失踪。

怀着身孕,异国他乡,除了徐志摩,她举目无亲,在家乡的时候,她独守空房的情形,如今再次出现。在《小脚与西服》中她道出当时的心情:就在这个时候,我考虑要了断自己和孩子的性命。我想,我干脆从世界上消失,结束这场悲剧算了,这样多简单!我可以一头撞死在阳台上,或是栽进池塘里淹死,也可以关上所有窗戶,扭开瓦斯。徐志摩这样抛弃我,不正是安着要我去死的心吗?后来我记起《孝经》上的第一个孝道基本守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毀伤,孝之始也。

她求助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当她从医院回家后,徐志摩出现了,一张离婚协议书,也跟着出现。此刻,林徽因已经回国。

“我是一把秋天的扇子,是个被人遗弃的妻子。”

徐志摩强迫张幼仪签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西式离婚,悲凉从指尖传来,张幼仪心痛了。

离婚后的张幼仪振作,回国办了家公司大获成功,而且还继续伺候了徐志摩双亲,精心养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是她策划的,目的想让后人读到徐志摩的著作。

她对徐志摩的情怀,她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而徐志摩只想跟张幼仪离婚,回到中国,寻找林徽因。

此刻已经1922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这是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句诗。再别康桥,他只想离开伦敦找到林徽因再重返伦敦。

然而回国后,徐志摩就接到了老师梁启超的一封长信,梁启超明说了,林徽因已经许配给我家儿子,你就不要干扰他们的幸福。徐志摩不把老师的劝诫当回事,更加坚定地回复: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怎样才是灵魂伴侣,我们的一生当中,又能否遇见魂伴侣。那如果失去了,那灵魂伴侣又算不算是唯一?所以徐志摩,你才坚定地抛弃自己的糟糠伴侣。

而此时的林徽因,开始也开始与梁思成正式交往,谈情说爱,关系已经很稳固。久而久之,徐志摩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挽回这段感情,只是他终究放不下。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同为诗人的徐志摩和林徽因都来接待他,因为这一次机会,反反复复的接触,又燃起了他们昔日的热烈情感。

在一个晚上,林徽因告诉徐志摩,她马上就要随梁思成去美国留学,她也不可能成为他的妻,终,不能眷属。

泰戈尔后来去太原,徐志摩陪同。在离别的车站,送行的人很多,林徽因也在其中。看到林徽因,徐志摩马上写一封信给她,但车子已启动,情急之下,想跳下车把信送给林徽因。泰戈尔秘书看到他如此伤感,把信抢走也没转交给林徽因。

信中写到:“我不知道我要说的是什么话,我已经好几次提起笔来想写,但是每次总是写不成篇。这两日我的头脑总是昏沉沉的,睁着眼闭着眼都只见大前晚模糊的凄凉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地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让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我的眼前又黑了。”

作为旁人来讲,他这份难受与痛苦,其实跟张幼仪,差不多的。

只是面对张幼仪,他体会不来,他也不想去感受张幼仪的心情,除了一丝丝的歉意,希望张幼仪能解下心结,他无从选择。

一年后,徐志摩写下了《偶然》,算是正式放下了对林徽因的爱。

但是依旧藕断丝连,林徽因到美国依旧咀嚼着徐志摩对她的深情。虽然这期间,她和梁思成结婚了。

几年留学回国后,林徽因和徐志摩又有走动,两人的恋情上升到了亲人般的境界。1931年,徐志摩在济南上空坠机身亡,林徽因让梁思成去了济南,从飞机出事的地方捡了块残片挂在了卧室的墙上。

三年之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考察,路过徐志摩的故乡,下了车后,忆起往事,泪水不由自主的溢出来。

之后她写了一首诗《别忘掉》来坦诚自己的心声。她对徐志摩的爱,更像是一种超越了世俗的爱,像是“柏拉图式的爱”。她一直享受被爱的滋味,得到身边很多的爱,却唯独诗人徐志摩给她的爱是终身难忘的。

也难怪林徽因死去之后,梁思成二婚。

在我看来,林徽因虽然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但那仅仅影响她的思维,从行为上讲,她的内心深处,理智告诉她,她这辈子的世俗里不予许她的勇敢,受限的条件太多,所以选择梁思成,这样子的爱情也许没差,但绝对没有徐志摩那般炽烈。

只是多少世人会有这般幸运与意识,讨得这份欢喜?在林徽因看来,即使内心深处再爱浪漫的徐志摩,也抵不过世俗压力。她爱徐志摩的人、诗、忧郁与温柔,爱他的美好人格,而这人格是张幼仪所没能见到的。

每个人都是千形百状的,不同人看到他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徐志摩到底是不是渣男?

所以林徽因到底是不是绿茶婊?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里,还没有小三绿茶婊这么一说,三妻四妾还依旧存在。我们可以用历史环境来解释当今的情形,但是反过来,用现代社会环境来评价过去,想必是不太妥的。

可以说,林徽因爱徐志摩,张幼仪也是爱徐志摩的,只是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到底爱不爱她。如果一定要说有何原因,那就是她要做一个好妻子的角色。

徐志摩从伦敦回国想追回林徽因的期间,经常与朋友王赓相聚。而专注于事业与前途的王赓有个天生爱玩的妻子陆小曼,陆小曼每次找王赓的时候,王赓经常说:去找志摩,让他陪你玩。

当时徐志摩心思还在林徽因身上,但他还不知道,陆小曼在几年后成为他的妻子。

陆小曼与王赓也是包办婚姻,两人从认识到结婚不到一个月,婚后矛盾重重,毫无感情基础的两人终也离婚。

而这离婚的直接原因,是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相处中,发现徐志摩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放下林徽因的徐志摩,因为陆小曼继续找他玩,日久生情。陆小曼也是一个浪漫的才情女子,只是从小家庭教育对她是娇生惯养。徐志摩依旧“改”不了他的浪漫,热恋之时,写了《爱眉小札》,表达自己的深情。

1926年,徐志摩与陆小曼,在众多世人的批评声下,结了婚。在当时,离婚已经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两个离婚之人再次重婚,更是让人——想打!

陆小曼从女学生时代就已经是社会名媛,多才多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思想前卫、声音甜美等特点,让当时很多贵族人士所青睐。

过上神仙般的生活,结婚后的陆小曼慢慢失去了恋爱时的激情。娇生惯养的她延续了小姐脾气,每天午后才醒来,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跳舞听戏打牌,加上自己身体开始虚弱,抽食鸦片,徐志摩父母的不满,她变得越来越懒惰、贪玩,只顾享受徐志摩对她的一片保护。

由于徐志摩家人对陆小曼的不满,之后也终止了对两夫妻的经济帮助,这个时候家里的负担落在了徐志摩身上。

为了满足陆小曼大手大脚的挥霍生活,徐志摩不得不打几分工,北京上海台湾三地跑教书,写书,写诗,写文章赚稿费。即使在怎么辛苦,他依旧深深地爱着这个女人。

而陆小曼只是尽管享受这乐园般的爱。

你说,这样的男人是渣男吗?

1931年末,徐志摩搭乘飞机,去参加当晚林徽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建筑艺术演讲会,由于大雾飞机过低飞行撞上了山,爆炸。事故除了林徽因的直接原因之外,其实还有陆小曼迟迟不肯答应与他北上,以及当天大雾、主机师疲惫有关。

徐志摩终于死了。

陆小曼终于难过了。痛悔不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之后陆小曼不再交际,忍受着外界对她的各种难听的声音,开始整理徐志摩的遗作,用尽了她余下的生命。

到底陆小曼对徐志摩的付出,除了精神上的投入,剩下的就是徐志摩死后,她的这份亲力亲为了。

冲破封建束缚,自由结合,徐志摩想要的爱情,在陆小曼身上,终于有个归属。

面对张幼仪,徐志摩是个渣男,他做了很多不负责任的事情,面对林徽因,徐志摩是个痴情男,他散发了很多温柔的深情,面对陆小曼,徐志摩又是好男人,他承担了该承担的责任。

或许这世界就是如此,当你执着追求自己所爱所想所欲之时,你就不得不呈现你自私的一面。

正如他给梁启超的信中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当人们在痛骂徐志摩的时候,他只是在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私地想要一寸浪漫而已。

要批评的,是当时的社会。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正如他的诗,不经意间地离开这个世界,他带不走什么,带不走爱与恨,只让活着的人,继续为他所争。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时光回到当下,我们多少人,又像徐志摩一样,在追求自己的灵魂伴侣?

我们只不过比徐志摩稍微幸运一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5,78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360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2,942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07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324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299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685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58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52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04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46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18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11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5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66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864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