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萧山一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吐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尺度太大”,并晒出含有“男女生殖器相关介绍”的图片,引发网民热议。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周涛表示,无论是通过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的途径,用最适合孩子生理发育阶段特点的形式进行教育才是当务之急。(中国青年网3月11日)
现在中小学生的课门已经很多,对这种长期存在的状态完全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不堪重负。而除了学校归定的之外,家长还要在周末给孩子加上很多诸如奥数、画画、体形训练之类课外班。虽然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要给学生“减负”,但个别家长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或明或暗地给学生“加压”。然而,在加了这么多课外课之后,却一直难见性教育课大大方方进入中小学生的视野;一边不断地在给课业加压,而另一边却在人为地回避性教育。
从过往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遭到性侵已不是孤例,而在事后调查中发现,他们在遭到性侵时,根本不明白在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更没有自我保护的基本意识。因此,一些中小学生很容易就会被人引入到不健康的场景中,从而遭到性侵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事,而一些中小学生在事后还不知不觉,甚至不以为然,有的竟然被性侵长达半年之久,从某种角度说,对性知识的欠缺,使他们重蹈覆辙。
从一些国家来看,对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已经非常自然而然,并没有什么难为情的现象,这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社会全民健康理念的重要载体,这其中的成功之处,在于长期以来对社会普遍性观念和性文明的标准化教育。而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恰恰缺少的就是这种标准化性教育,因而一些有识之士早已呼吁全社会要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性教育,并提出“性教育从娃娃抓起”这样的进步观念。
在这样急促的呼吁中,欣然地看到一些地方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比如杭州推出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就是一种开拓性的尝试。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遍网上争议,有些人认为男女生殖器的图片“尺度太大”,有涉黄之嫌,而官方不得不收回这个读本。然而,这是个非常遗憾的事,甚至也是一种以无知为底色的无厘头指责。
因为这个读本,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的科普读物,而从科普读物中非要找出所谓的涉黄之处,这本质上就是扭曲了科普读物传播科学知识的法定定位。科普读物中使用的生殖器图片,完全是为了科学化地传播性知识,这样的图片越清晰越好,越准确越好。杭州推出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而对这样的科普读物,当然不能模糊化地搞成“犹抱琵琶半遮面”,因为科学的性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不准确。
这次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涛表示,“无论是通过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的途径,用最适合孩子生理发育阶段特点的形式进行教育才是当务之急”。周涛这个说法非常到位,她点明了中国以往在中小学生性教育方面的欠账,也点明了性教育形式上的不足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现象,而只有让人们明白了现在中小学生对性知识匮乏的现状,才能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为中小学生补上这必不可少的一课。
对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是社会文明和社会健康发展进步的需要,它的根本价值和根本意义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和广普的社会标志性,而它的根本立足点和体现形式,最重要的则在于对中小学生实施标准化的性教育,从科学角度,该用什么样的图片,就要用什么样的图片。因此,一些人质疑这样科普读物的图片“尺度太大”,甚至涉黄,而对于真实的科学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背离科普传播的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