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屑集3
41立地成佛
有禅师看人家读经,他就去磨砖头。
人家问他,你磨砖头做什么?
他说我要磨砖头当镜子。
人家就说,砖头怎么可以当镜子?
他回答,那你读经怎么可以成佛?
佛家讲立地成佛。
有一种缘分是心灵的彻悟。
42无一可言
黄裳《白门秋柳》中有“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句。
语出明李日华著《紫桃轩杂缀》,“白石生辟谷嘿坐,人问之不答,固问之,乃云:‘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
白石生到彭祖之时,已是二千岁。平日煮白石为食,因就白石山而居。
其愤世若此,才得境界若此。
吃五谷,发人声。自然与世有扰,难得寂静了。
43六朝小吃
一向于南京最是向往。
纵是小吃,也如黄裳说“好雅致的名字”。
自是不用理会吃什么,坐下,定是秦淮山水六朝风情扑面而来。
烟笼寒水月笼沙。
餐风饮露,也腹中果然,心下自在。
44不二法门
禅联:方丈容大千世界,维摩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己,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则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居方丈之室而所容无量,心宽则天地无涯。
世事纷繁,无文字,无语言,只默然。
我如何可以做到弃笔而去,缄口不言?
等你渡我。
45明月穿云
禅联:明月穿云,自性本来清净。莲花处水,菩提无可污染。
一片清凉境界。
莲花不着水,明月不住空。
菩萨所生世间,而世间污不能浊。
澄俗心,静俗念。
穿云而过,离水而出。如月,如莲。
46此心自在
禅联:
我色是空,树影婆娑随你踩。
此心自在,花枝招展任人评。
向者尚为桃花鸣不平。何其夭夭,缘何无端惹非议?
看此句便觉释然。
此心自在。任你说好说坏说绚烂说绯情。
47清凉之月
菩提清凉月,游于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菩提如月。心水平静,才可见菩提月。
心如清凉月。
才不会被世俗红尘所扰。
待明月,留清心。
48清静贞正
《战国策.齐策四》中记颜斶拒君王的“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
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
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
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
保持生命本来的面貌,保持自己的心灵的纯净。
快乐,原来是如此简单。
49白衣送酒
陶潜尝九月九日野外酒,宅边菊从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菊边空盏重阳日,白衣送酒醉归来。
嗜酒如陶渊明,知他如王弘。
人生若得陶之境界最是大幸,人生得知己如王弘则最是无憾。
50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识聋大夫庞安常,两人同游清泉寺,“是日,剧饮而归。”
饮酒,不用痛饮,不用豪饮,不用狂饮。
苏轼用剧饮。
便废卷去想。这剧饮,该是如何淋漓,如何酣畅,如何酩酊。
酒逢知己,千杯也是嫌少。
故,与知己交,定要饮酒;饮酒,则定要剧饮。
美微读
51青山见我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李白说,唯有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诗人眼里,青山美好,可亲可爱。
青山不语,却可以让它思我所思,想我所想。
原来,自然中遍地知音。
52无物可放
客人拜见禅师,没有带礼物。
禅师说:那你就放下吧。
无物可放。
禅师又说:那你就带着吧。
放下你惶恐的心,带着你诚厚的心。
原来,这世间所有虚伪的形式和假意的客套都是不必要的。
心在,自然一切都在。
53鉴于流水
孔子说: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意为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的身影,止水才可以。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
关水何事呢。
心静则水静。
纵使鉴于流水,心安然,则影清晰。
54一旦之觉
有一夕之寝者,则有一旦之觉矣。
还有困惑。还有烦恼。还有忧虑。还有太多不舍。
因为,还在睡着。
等着醒来。
一旦之觉,则世事清明。
55赠汝月光
良宽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说:
但愿我能把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就好了。
所赠并非月亮,那是菩提之心。
我倒愿意做了那小贼,得禅师慧眼一顾。
我自当清净无染。
便知你我是多余的了。
桃花自在,我们自不必蹊边聒噪了。
56如此庭扫
贾耘《庭扫》:且执扫帚一枚,顺兴而为,如写如画,歇息时,可看山色,有云则隐,无云则显。有时云如乱叶随扫,山陵似近还远,似有若无,看看庭院,虚虚实实,一幅好图画。
心静自然凉。
有云光,有山色,有落叶,有苔痕。
原来,一切都只一扫而已。
57本来面目
佛印禅师寄书东坡。
所云:三十功名,转盼成空,何不一笔钩断,寻取自家本来面目。
寻取自家本来面目。
卸落繁华,斩尽浮名,回归本我。
三十功名尘与土,是非成败转头空。
如是罢了。
58庐山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在方内,心在方外。
人在方外,心在方内。
红尘与清界,只是一道门槛。迈入,迈出,一脚之间而已。
走出来就知道。
59藉草而坐
史鉴在《韬光纪幽》中写游韬光亭时说: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
这境界甚好。有山光,有树影,有梵音泠泠。
最重要的,是有这样可以悠然遐想的时光。
可以想韬光禅师,可以想他结庐而居,可以想他案上青灯,抑或手中黄卷。
眼前红尘,桩桩琐碎。
闭眼,暂离了吧。遥想,可得清凉。
60溪声山色
苏轼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溪水,叮咚便是禅偈。山色,存在就是明净法身。
此中真意,可思可想,可静心神往。
流成一溪水,站成一丘山。
身也成偈,心也成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