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我身上贴满了当下流行的一些标签:中年40+失业、大厂裸辞、不好找工作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有贷款等等。虽然我是主动选择的,但无论过程是啥,结果就这样了,于是有感自己也流行了一把。
有意思的是每当谈起这个话题,总是感觉在说别人,我常常站在第三者的视角,去安慰他们,当回过神,突然发现我和他们的处境一样。
于是,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我发现大部分人对工作带来的价值的认识基于表面,或者说没有深入的细究。其实工作的价值有两大块,第一是收入,用来满足物质需求,第二是心理,满足自我价值实现。
当不上班以后,这两方面都会消失,这时的大部分人最优先考虑的是没有了收入,存活问题。哪怕身上有存款,可以支持很长一段时间生活问题,但依旧最先考虑的是收入,并由此带来一些恐惧感,从而又导致焦虑。
渡过这段时间后,心理上关于自我价值实现的焦虑会更加凸显,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比如待在家里没事干,没有创造价值,吃闲饭,然后会胡思乱想接下来怎么办,然后开始大量投简历,忽然发现外面的世界变了,没有工作机会,这时更加的恐慌和焦虑。所以,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远远高于由于没有收入所带来的焦虑。以至于慢慢会引发心理疾病,抑郁症等等。
换个例子,有没有发现一些老干部退休后,忽然间清闲了,没事做了,没有前呼后拥,并且在过渡期没有找到一些事分散注意力,很容易让他们变得颓废,萎靡,没有精气神,感觉瞬间老了。这也是因为然他们感觉到自己不能再提供价值了,被社会抛弃了,老了。于是真的就变老了。
我现在身边有特别多的同龄失业在家的朋友,有些人很明显的焦虑,有些人则状态不错。我对自己也剖析了一下,我是否焦虑。
结果是焦虑,既然焦虑但为什么状态还不错呢。再深入分析一下,发现我的焦虑是因为担心没有足够多的钱导致的,本身并没有因为缺失自我价值实现所导致的焦虑,所以状态还不错。
如果只是因为没有钱导致的焦虑,那就简单了,专注想办法怎么赚钱就可以了。既然目标只是赚钱,不用像过去考虑职业规划,升职,行业趋势,那就纯粹了很多。
总结一下:因为没钱,就会想方设法赚钱,因为没有自我价值体现,才会真正导致焦虑不安。
有人可能也会说,想方设法赚钱说着简单,但真的没有办法,于是因为没有办法导致了焦虑。这个说法好像有点道理,但我觉得那是因为没有被逼到那一步,这里就不深入了。
另外一个思考,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一份年薪100万的工作,需要每天付出10个小时和三份收入合计50万,每天付出6小时,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二种,这可能就是自我进化吧,由于内心的变化加上外部大环境的趋势导致的进化。
最后推荐《反脆弱》这本书,我是在2022年接触这本书的,就是担心有一天遇到现在这种情况,为心理建设做准备用的。虽然我现在还没找到很好的解决眼前困局的路径,但至少在心理上有了充足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