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1】,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2】是其【3】几【4】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5】。’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6】,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7】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8】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1】兴邦:天下太平。兴:众人抬、搬运。
【2】若:有当作没有。
【3】其:这个的。
【4】几:躬身一百八十度。这里指,差不多,几乎。
【5】为臣不易:做臣的,不让君变化,不让君堕落变坏,不容易。易:变化。
【6】丧邦:天下不太平。丧:度量衡没了,丢失了。引申为,失去,解体,背叛。
【7】予:这里指我。
【8】违:度量衡是大家交易时使用的量具,应该保持不变。保持度量衡不变为卫,度量衡改变了叫违。
【译文】
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让天下太平,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不能像你说得那么简单。人们是这样说的:‘做君难,做臣也不容易。’(做君之所以难,是因为君讲的道理,大家往往不愿意去遵循。因为君让大家放弃自私,平等待人。)如果大家都真正理解了做君难的原因,大家都愿意按照君讲的道理去做,那不就相当于一句话就可以兴邦吗?”
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让天下不太平,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不能像你说得那么简单。人们是这样说的:‘我做君,为大家主持公正公道,我并不是当成一种享乐。我作为一个君的喜乐,是我说的道理,大家愿意相信,不去违背,都按照我说的道理去做,大家都愿意放弃自私,平等待人。’如果君讲的道理是正确的,大家听君的,那么大家做出来的事不就是善的吗?如果君说的道理是错的,大家不违背他,听他的,都照着他说的去做,那就成了,大家都去自私自利,都去违背公正公平,那不就相当于一句话就可以丧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