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育心丽谦·时间管理100天挑战营”第9天
【早起】5:30
【学习】1.通读《孝经》一遍;
2.跟读《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17、19、21课各3遍;
3.学习《学说集》“家长责任说”并写心得;
4.学习“时间管理100讲”第8讲及34讲并写心得。
【锻炼】蹲45分钟
【箴言谨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
【日记】
农历鸡年的春节已经进入倒计时,走亲访友、山吃海喝的春节模式即将开启。亲朋好友相聚,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孩子。孩子的成绩、孩子的糗事、孩子的脾气等等跟孩子有关的话题永远不会缺乏谈资,因为自从为人父母,孩子就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当我们在谈论孩子的优点或缺点,尤其是数落孩子的各种毛病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造成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上什么样的画,“画笔”是掌握在父母手上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评论画的好坏,而不去看画的人是谁,是什么状态,这对画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孩子也是一样。孩子只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父母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责任是对孩子做好引导,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一味地迁就孩子,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果父母允许其存在,就是“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那么,父母要怎么引导孩子?怎么判断引导方向的对与不对,引导方法的好与不好?在漫天飞舞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中,要怎么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判断的标准只要一条就够,那就是:是不是符合大道和规律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依道而不依人,依经而不依书,依圣贤而不依专家。要看经典里是不是这样说的,看圣人是不是这样说的。如果不是,不管谁说的都要认真思考,这是为人父母者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智慧。
为什么经典里说的就是对的?“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就是经典。尤其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更被单称为"经",如《黄帝内经》《诗经》《道德经》《孝经》《金刚经》等。《易经》更是被称为“经中之经”,位居群经之首。“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经典=经+典,“经”比“典”更重要,更权威。“经”都是由圣人创作并完成的。我们有一句话叫“经无戏言”,就是说“经”里没有一句废话,或者模棱两可的话,每一句都是扎扎实实的真理,都是圣人对万事万物规律的提炼,我们只要参透它,并遵照执行就可以了。
那么,圣人几千年前的观点到现在还适用吗?我们来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积小以高大”,“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这些都是《易经》和《道德经(老子)》中的句子,是圣人在几千年前就写下来的,放到21世纪科技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你能说它们过时了吗?当然,很多人会举出很多“糟粕”的例子,不过,在拿出来说之前,请一定看清楚出处,是来自“经”,还是来自“典”?这两者有着重大的区别。
关于教育,《易经》里有一句话:“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有时也被写成“童蒙养正”,意思是,在童蒙时期,也就是孩童时期,父母对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养正”,就是端正其品行,养其浩然正气,这是孩子能够成人,能够立足于世的根基。现在很多人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成才”上,努力培养孩子的各种才能和才艺,以为具备这些就成才了,就是人才了。看看媒体上报道出来的那些高智商犯罪的案例,哪一个嫌疑人不是大家眼中的“人才”,可往往越是厉害的“人才”,他们的犯罪手段越高明隐蔽,犯罪结果越骇人听闻。可以说,他们只有“才”,但不是“人”。把才用错了地方,比无才更可怕。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们正在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品”?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品”?这是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父母不能承担起养正孩子的责任,使其成为“废品”,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如果孩子成了“危险品”,并对他人或社会造成伤害,那真正犯罪的是父母。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养正的原料圣人早已为我们备好,就在“经”里,父母的责任,就是引导孩子学经、明经、行经,在经典精神的指引下自由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