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尚未配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此诗出自《冯唐诗百首》。诗中大意大概是:还未准备好,却已经步入社会。看过很多风景,见过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再见时仍保留初心,仍是热血少年,仍保留着自己的热爱。这样的人生,却又何曾不与蛤蟆先生一样呢?
01 颠沛流离路,历尽千帆“劫”。
蛤蟆先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中的主角。主角的背景和曾经的经历令人羡慕:
他是富三代,是知名企业家的儿子,人称“蛤蟆少爷”,拥有令人羡慕的家族产业。
他拥有自己的豪宅——庄园。曾有杂志如此描述他的豪宅:“绅士官邸,大隐于市,享纵览野树林之开阔视野,得漫步遍野繁华之田园雅趣”。
他是校董,拥有着令人歆羡的权利和职位。
他是桌球的行家里手,是村里板球队主席,还入选了教区委员会,成为教堂管理员。
在别人眼中,他热情、时尚且爱冒险。
他还有着不一样的故事:自己干过蠢事扮成洗衣妇一路逃亡,被一个女人从驳船扔到河里,还因抢了别人的汽车而锒铛入狱。最后,他的故事被写成了书——《柳林风声》。
那些似乎有滋有味的生活,于蛤蟆而言却成了噩梦:
挂着“知名企业人”的父亲、“剑桥研究员”的祖父,都是蛤蟆害怕提及的对象。因为只要被提及,便是他人将自己与之做对比,越发显得自己一无是处。
那让别人歆羡的家族企业——酿酒厂,也是蛤蟆害怕的。他不想接替父亲的产业,他不喜欢酒味,也不想一大早七点半就开始工作。蛤蟆拒绝父亲不接管酒厂,却被骂是“废物”。
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对父亲惟命是从,也很少关爱自己。童年没有太多的快乐,更多的是孤独,是愤怒。蛤蟆的童年似乎都是用“顺从、取悦”去抵御父母的愤怒与攻击,没有自我。
《柳林风声》故事的精彩是经历者蛤蟆的狼狈和不堪:被混混和好事者追捕,脱险后又掉入河里,幸得河鼠相救。本是对河鼠救命之恩不敢忘怀。可是,彼时想和他分享自己的历险记时,河鼠却毫无兴趣,还说自己吹牛,指责他寒碜,丢人现眼。
当自己将有意思,引以为傲的事情说与河鼠听之时,河鼠的回答是:“你没看见你都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混蛋了吗?”
再到黄鼠狼用武力对付蛤蟆,蛤蟆沉掉了河鼠的船,又再一次被河鼠骂“讨人嫌”。被身边的朋友连泼几盆冷水之后是彻骨的绝望——蛤蟆觉得所有的人都对他不友好。
他有怒气,却一直抑制自己发怒的情绪,总觉得如果别人知道他生气,他就会受到惩罚。最后的结果是怒火转变成了内疚。
就这样,那些曾经经历故事,这些童年的伤痛,如同一株株的杂草,扎了根,将蛤蟆快乐都围住,不见天日。
每一桩琐事,像一把刻刀,在他身上留下参差不齐的伤痕。他变成了费劲心思讨好他人,他变得不快乐,他习惯性地谴责自己。回忆到痛苦的时候,他感到内疚,自责。他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曾经走过的路似乎不是他想走的路。他没有准备好,却被推着往前做了决定,走了一条似乎是别人推动他走却不见了快乐的路,他陷入了抑郁之中。
令人羡慕的豪宅杂草丛生,黄叶堆地,建筑也开始斑驳失色。曾经总是身着光鲜亮丽衣服的蛤蟆先生却穿着沾满油渍的板球毛衣松垮的裤子,眼睛无神又暗淡。
或许我们都不愿意相信,一个经历如此丰富,背景如此强大的蛤蟆先生竟然会陷入抑郁之中。那些令人羡慕的背景、那些自己的故事却是他抑郁的症结所在。
02 握手言和处,心头起欢颜
朋友们意识到蛤蟆陷入了抑郁,想尽一切办法逗他开心,给他推荐了苍鹭。从接受朋友的建议开始,其实蛤蟆已经开始处于一种主动者的姿态。
朋友们给他的建议,他是有选择权的。但是内心还是有声音告诉他,他其实就是想要去改变。也正是因为听到了心底的那轻微的声音,他走上了与自己,与过去和解的道路。
半推半就,在朋友们一连串的施压和督促中蛤蟆进了“苍鹭小筑”见了苍鹭第一面。虽然也存在着“被安排”的作用,但是主动权其实还是在蛤蟆,所以这也算是他主动正视自己问题的开始。
第一次咨询结束的最后,蛤蟆问了苍鹭一句:“你认为我会好吗?”这是出于对自己的担心,也有对咨询师的不信任。
苍鹭回答:“假如我们都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遇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一句话,其实就是整个咨询的主基调。此时,蛤蟆已有一种认识:“必须完成的事情,为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其实这句话一直是整个后面10次咨询的主调。
他和苍鹭一共见了11面,也就是进行了11次的谈话。
在接下来的10次咨询里,蛤蟆一次次的去正式自己觉得痛苦的事情,从开始的逃避,到最后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不开心。
他开始了解,儿童的基本情感——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去发现自己童年原是不敢发怒,其实是顺从的行为。
他开始正视他的愤怒,将自己的问题真正放到台面上来解决。第六次谈话前,獾来找了蛤蟆。他觉得蛤蟆没有把水仙花养好,又说着他状态不好,还冠以“我肯定你父亲也会这么想”来劝说,让他辞职,然后獾来代替他做董事。
这时候的蛤蟆很生气,他一方面在自我否定,害怕抵抗獾的强进攻,另一反面又很愤怒、迟疑,最后用极小的声音回复獾:“我可能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考虑下!”拒绝了。
那一刻,想“拒绝”,想“反抗”的思想斗争很激烈,但是当做到了的那一刻,很舒服。蛤蟆在正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用自己的方式去争取自己想要的。
这就是他主动正视问题的第二步,剖析自己的问题。
随着咨询次数的增加,蛤蟆也慢慢地去理解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可以想象成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别人顶嘴,然后就能顺利成章地惩罚他们。换言之,也就是自我批判,会严厉地惩罚自己。
“成人自我状态”则是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它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在发生的现实状态。这是一种健康的状态,你就是你自己,自己做计划、考虑、决定和行动,理性而合理的行事。
“成人的自我状态”是一种内心自由的状态,能让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最大程度地为己所用,不会被他人或是童年的情绪所干扰。
生活中,从来不缺带伤的人,而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伤成为自己要去化解自己内心的创伤,并面对他们。他们或许是那些不好记忆留下来的伤痕,但是只有经历消毒处理,彼时的经历的终极疼痛终将会随着时间的逝去,和自己细心的处理而慢慢愈合恢复。
有些伤口,越是逃避,会越严重;越是面对面对它,去处理他,而不是任由他溃烂,最后成为无法愈合的伤口,一遍又一遍的折磨自己。
但是蛤蟆做到了,他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故事,并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找回属于自己的“成人的自我状态”。
03 治愈等不来,自愈来相助。
有人曾说:“有些人是童年治愈一生,而有些人是用一生治愈童年。”
蛤蟆糟糕的经历是抑郁的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对自我的否定。蛤蟆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母亲的关爱,等不来的认可和关爱变成了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中抑郁成疾。苍鹭与蛤蟆的交流主基调是:“这一切取决于你”。
没有人会拿着剧本生活,人生的剧情无法避开“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既然心里已经受伤,自愈是拯救自己最好的方式。
苍鹭说:“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就像《选择理论》中提到的,其实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的情绪,都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他人是影响你,但并不能帮你做决定,做选择何种情绪的决定。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难以理解。就好像蛤蟆被触碰到痛处:他觉得鼹鼠对他不好,他认为是父母对他的方式让他变成如今的模样,过着糟糕的人生,他选择的是:他自己的不快乐是别人造成的。或多或少,这时候的心情就有点将自己封闭了,觉得自己没有错,而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担起责任。
最后一次的问诊,苍鹭告诉蛤蟆:“如果你为自己负责,你就会知道你有力量改变环境和自己。”又回到他们出于时的主基调。
第一次与蛤蟆相见时的“你感觉怎么样”让蛤蟆觉得倍感舒服,到最后一次咨询,蛤蟆因为这句话反抗:“你好像总是让我承认错误和失败,可你从没只说你是怎么看我的。一直以来当你都在说:‘你怎么看,蛤蟆?你感觉怎么样,蛤蟆?’你从来不告诉我你是怎么看我的,难道你不是资质合用格的咨询师?”
这一刻苍鹭明白了,蛤蟆已经不需要他了。蛤蟆已然启动自愈模式,和抑郁说再见了。
04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蛤蟆是幸运的,他有一群爱的他的朋友。从发现他的异常,到想尽办法逗他开心,引导他去找心理医生,到最后他的大转变为他庆功。
蛤蟆能走出抑郁,是因为有朋友的热心帮助,也因为他学会了与过去、与自己握手言和。他逐步主动地正视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自己而活。
蛤蟆历经千帆,陷入无尽的痛苦,而后又从痛苦中自救,最后重获自由。人的成长,没有人不带伤,但需要的是自己与那些痛苦握手言和,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才能走出承载了痛苦不见快乐的迷宫。
最后一次面谈结束后,他的社交开始逐渐恢复。参加了河岸半球俱乐部的周年大会,会上一致同意由他担任俱乐部主席。
朋友们给他办了“欢庆宴”。再次回到红狮酒店,或许这是曾经痛苦的起点——当年他路过此处,胡吃海喝之后,他偷走了一辆漂亮的汽车,然后锒铛入狱。但已经重新找回自我的蛤蟆,在河鼠过来时就稳定了自己的情绪。从开始的地方结束,又从结束的地方重新开始。
“欢庆宴”中蛤蟆说,他决定卖掉了自己的庄园,开始自己创业经营房地产。公司名叫“骑士、蛤蟆与弗兰克”。
蛤蟆先生,重新从找回自己,不再受过去的影响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是做自己喜欢的自己,为自己而做决定,表达自己的感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出走半生,曾经历尽千帆,曾经陷入抑郁,归来之后仍是玉树临风的少年,是玉树临风的蛤蟆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