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认为,生活幸福感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可怎么创造呢?难道自己说自己很幸福就可以了吗?或者说自己当下很开心就好呢?
我觉得“节点意识”和“分区意识”很重要。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叫“节点意识”。“节点意识”就是给自己的时间段确定意义,把时间切开来,分成段。这不是说要想电视里演的霸道总裁那样时薪上百万那样紧凑,可必须要有一些部分是固定和重复的,而这个重复是有意义的。
就像我的时间节点有一日三餐。不是说一日三餐就是去吃个饭,而是我从心里就用一日三餐划分出了上午的时间块,下午的时间块和晚上的时间块,而吃饭时间就像是做完一个时间块后的奖励,所以每次我都吃得很开心,毕竟我就奔着“吃饭饭=感受幸福”的心情去的 每次吃饱喝足了能不更开心嘛。
又像我每晚19:00就是写作时间一样。我不管我具体是什么时间写,自己有没有思路,可当我的钟表指针快指到19:00,,这就表示我该写作和发表了,至于我没思路,我没时间,我怎样怎样的一切理由,我的时间节点不在乎,我的时间节点就是给到一个严格的标准和时间意义,那不管是我再忙也好,我没思路也好,我一定会写,只有先把固定时间节点写的行动维护好,后面自然会演变为习惯,再后来,很有可能成为我生命意义的一部分。
我相信时间被没有意义,可只要我去赋予,它们都会变成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意义组成。
再者,我想谈谈“分区意识”。什么是“分区意识”呢?那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划分为多个领域。我们的生活是有多个面组成的,有日常、有工作、有学习、有健康、有娱乐,而各个领域中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需要界限的。这不是说,把各个领域就一刀切断了,而是尽量在这个领域的时间内就专注用心做该领域的事情,该享受其他领域的时候就好好享受。不让消极情绪在各个领域都胡搅蛮缠,也尽力让积极情绪带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
例如我的工作尽量不牵扯到生活中。首先我承认这个时候工作属性在里面的,但大部分职业基本能做到呢。我在工作时间专注的做我的教学计划、教学反馈以及教学迭代,哪怕需要加班,我也要一口气尽量把上课一对一反馈回复完,课件和练习整理迭代好,回家我就完全不用担心工作,就算有作业发来,那我周三周五集中性回复,其实是更高效和明确的,毕竟我还明确记录了相应反馈。这主要是指各个领域分区,不把未完的事情再牵扯到回家的时间里,避免休闲时间的暂用和不良情绪。
又例如我把学习成长的观点树立在最高目标的位置,那自然所有区域都会为它服务,工作是需要有学习成长的,学习是要有成长的,这种成长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令我获得成就感,同样的,就算一个领域有些难受,但那只是我整个生活中的一个小小部分,这样一来我就更忽视负面反馈,而是更积极的去为自己打气和成长。
我们分节点和分区,是为了个人成长学习最大化,那换个说法也就是为了效率最大化,不被消极情绪影响,不被琐碎杂事影响。
只有核心的价值取向正确,我们去摸索合适的路径出来,又有什么好和不好呢?总归都是工具,只有使用得好不好,没有不思考平白就问题消失。
愿我们都对生活倾心以待,用思考代替随波逐流,用重复积蓄时间的力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
(Aimee1000天持续写作计划 209天/10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