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量固然是红利,但也很“锐利”。
节目组声称“真实地展现亲密关系的不同样本,理性探讨正确的婚恋观”,同时提倡“以多元视角讨论亲密关系”。是在夯实情感还是解构婚姻?是在凝聚共识还是割裂群体?或许不该过分解读,但置身芜杂喧嚣的网络世界,当鸡毛蒜皮的议题频频抢占眼球,我们尤需多几分警醒理性,避免丧失对注意力和判断力的主导权。
2. 婚姻场里或许还讲“感情”,生意经里可不讲“交情”。
3. “有人看乐子,有人照镜子。”经过这么多年互联网舆论场的浸染,很多网友已经对所谓热点形成了相当的免疫力、辨识力,知道被可以剪裁的生活代表不了全貌。就此而言,与其讨论综艺是不是剧本、人设有没有崩塌,剖析“事情”背后的“舆情”或许更具意义,也更有价值。
4. 或许,我们不该武断地排除“生活的艺术”和“艺术的生活”。只不过反观日常,一旦声音不再理性、观点不再平和,任由冲突放大、矛盾激化,于人、于己、于事都无补。
5. 以创新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创新要做“表面功夫”,更要提升“内功”。
创新不能靠企业单打独斗,需要各方同向发力。
守旧没有出路,创新才能突围。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的浪潮之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期待更多行业领域、创新主体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创新的神奇画笔,描绘引人入胜的发展画卷。
6.30年来,从小到大、从跟随模仿到自立自强,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国大踏步赶上并引领信息时代。
7.戴上头显,虚拟世界的商品投射到现实环境中,让人身临其境;在人工智能体验区,与李白一起“举杯邀明月”;机械手灵活地转动着“手指”,还朝观众比出“点赞”等手势……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一项项“黑科技”引领技术前沿,令参观者打开眼界。
8.浙江乌镇的小桥流水,连接着数字时代大河奔流,展现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浩荡潮流。
9.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带来的变化是具体可感的,人们切身感知的变化更能折射网络强国建设的铿锵步履。
10.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和渗透性。一个“+”号,赋能千行百业,壮大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