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书,却言之无物;感想盘桓脑海多日,下笔无有一字;忙碌更迷茫,焦急变焦虑。多少个醒来的凌晨,问自己下面的路应该怎么走。每当心情低落,沮丧压抑时,安慰自己:有很多牛人也经历过这种状态,有更多人的人处在这种状态,要挺住,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陪我走过压抑的高中,陪我走过迷茫的大学,陪我走过初进社会的迷茫,陪我走出河南农村,走到现居的苏北小城,却在工作十年后突然失灵,我内心感激这句无意中看到的话,也知道它将在未来支持我穿过迷雾,但现在,我需要的是一剂或糖衣或苦口的药方,找到仍迷路的同伴同行,找到穿过迷路的老师来指引。去年关注“剽悍一只猫”公众号,关注“剽悍晨读”,我意识到找到了组织,找对了人,但一个“等”字,时间就到了2018。等累了,不想等了,冲动的加入读书营,冲动的没有退出。
在读书营,我是潜水者。看到那些小几岁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小伙伴们每日复盘,我惊叹不已:他们的时间从哪里来的,那些独特的构思怎么做的,丰富巧妙的句子,贴近的词语是什么时候积累的。在我的二十多岁自认为很努力,用功的读书,认真的做实验,获得的成果,比起群里的老铁,我的二十岁,三十岁就是浮云,跑的连影子都没有。逼近四十岁,真正要读的十本书都凑不齐。看书太多,读书太少,笑说的是别人,可笑的是自己。
在十天十本书的清单主题营,更感怀于自己的落伍。群里打卡,有人早上七点多钟完成一本书的十条清单,有人抽取的清单达到“看清单如看书”,有人做的清单排版工整句子通畅达意。在坐公交等公交的途中,我看班组组员的清单的遣词造句排版明显进步,组员袁银银的最后一天的清单上了连队最佳。更可畏的是,主题营里面有好些带孩子的妈妈,还有二宝妈,能在时间的间隙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并抽出精华。我在营里面完全是投机分子,列出的十本书里面有六本都是以前看过的,三本是小说。在打卡三天后,看到差距,我依据读书营其他老铁的打卡清单,我更改了部分书目。
清单读书营结束了,回想这十天,感触多多,获益满满,进步寥寥。感触的是,营里的老铁那种打鸡血的精神,抽出时间读书的毅力,让人汗颜不已,真是厉害的人不仅聪明,还勤奋。这让我意识自己真实勤奋不足,而且还是低品质的勤奋;获益的是,开阔了眼界,以前只听说古典、李笑来,觉得没有什么,真正看过他们的作品,很佩服,很佩服,很佩服,以前的困惑,他们不仅指出来,还指明了道路。也是在营里,看到其他学员的文章,我开始关注思维导图方面的书籍,关注人际关系方面,情感控制方面的书,开阔了视野,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知道自己不知道哪些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那些不知道,还可以说之前是井底之蛙,知道天很大,不知大在何处,现在仍是井底之蛙,知道天大在那里,以后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遗憾的是,进步不足,在其他学院紧锣密鼓的读书时,我还是以往生活的惯性,没有紧张起来,刚开始的几天,打卡的熟悉的书籍,尚能做好小标题,把握整体结构框架。在调整书目后,匆匆看完,好多想法都集中在前四天,后天的思路禁锢不前,无话可说,思维框架搭不起来,或者说不会思维导图的方法,无法把控写作节奏,清单质量逐步下滑。
在清单读书营的活动找到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不足,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老铁,找到一直存在而未意识到的不良习惯和解决的基本方法,找到一批继续研读的书目,在这一点上很满足,活动结束后要做的是交流,学习和实践。有困惑多请教,熟悉读书营常用的软件基本操作法,再次整理读书清单,尤其是时间管理,思维导图方面的书多看,多领会,实践,能挤出时间,将知道的方法论由知道变成懂得,有懂得变成习惯。要改变之前拖沓懒散的习惯,做好时间管理,将方法论在以后的工作,尤其是职业考试中实践,先做一个践行者。
感谢奕晴和组长莲安,感谢管理员和分享的老铁,感谢同桌和组员,没有你们,我没有信心完成任务,也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的知识,找到提升自己的方向。
感谢猫叔,你的读书营和剽悍晨读,我就是现在退出,已值回票价。请接收我这个年龄上已是大叔的人,对您深深的感谢!下次读书营活动,我希望看到自己改变后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