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博物馆校园碑刻拓片展的展厅里,今天又是朗朗书声不绝于耳,这是我和我的伙伴们在一起读碑。
校园碑拓展是5月18日开展的,倪浩文老师和他的小伙伴们耗时一年多做的。开展第二天,倪老师就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自然兴趣浓浓。
5月23日下午我讲完状元博物馆,就从钮家巷步行到醋库巷,空荡荡的展厅里,回旋着我和同去的小帅哥长山一起读碑文的声音。
那天我忙着把每一幅碑拓拍下来,现场只是挑了三五块碑读读,浅尝辄止。
回家把七十来块碑拓逐个细读,苏州大市范围内总共40多所学校近70张校园碑刻拓片。校园从古代书院县学府学义学到当代幼儿园到大学,题刻年款从唐至建国后。
市十中内苏州织造署的三块名碑,1647年的《织造经制机碑》、1653年的《重修织造公署碑记》、1872年的《重建苏州织造署记碑》被安置在最显著的位置,读完,对制造署的前世今生便有了清晰的了解。
感叹一声,我们学习文史,真的不需要去看那些鱼龙混杂、似是而非的网络文章,直接看原始的碑文、真实的史料,多好!
跟倪老师通了近一个小时电话,请教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郁氏尚德小学,倪老师发了我一个截图,是他发在《江苏地方志》上的一篇文章《石亦能言更可人》的一部分。
读到深夜,又有许多问题冒出来,好想读到倪老师的全文呀!看看已经深夜十二点了,这时候倪老师肯定休息了。
忽然想起《江苏地方志》的主编正好是我朋友,也是一个夜猫子,发微信过去试试,果然立即有了回音,然后,电子稿到手。
从头到尾读了一遍,不过瘾,再读一遍,“石亦能言”展在我头脑中清晰起来,而苏州校园石刻的大体情况我也了然于胸了。
抄抄摘摘,凑了篇九千多字的稿子,5月31号就带了十五六位学友去读碑。
织造署的三块碑读了1872年的《重建苏州织造署记碑》,一口气读完,有学友惊叹:“咦,原来碑文并没有那么难读,我也能顺利读完,而且完全读懂了!”
还有学友说:“以前对这些碑刻文字都是望而生畏,不敢尝试去读它呢!”
那天我们还读了胡攒宗的《学孔堂记》,还有《zi阳书院重修记》,还有1929年振华女中毕业生们写的《 己巳亭记》,风华正茂的女生们用优美的文字定格了她们飞扬的青春,美!
还有王谢长达的长文,纪念她表姐徐淑英继承父志,终身不嫁而办女学的故事,情深意切(图八、九)。
这篇文章刻在六块书条石上,倪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发现这六块书条石中有一块明显不一样?当然啰,第九图中间那块书条石破损有点明显,字迹都模糊了!
倪老师告诉我,他去大儒中心小学寻找这碑刻时,学校说只有五块,倪老师读下来说肯定还有一块,于是校方配合倪老师去找,最后终于在泥里把这块碑挖了出来。虽然有点破损,能够找到还是很幸运。
徐孝女碑我们只读了最后一块碑上的文字,已经感动得不得了,回家,我就把六块碑认真读了一遍,虽然破损的碑有点看不清,意思大致是懂了。
今天6月2日,另换了一批学友跟我去读碑,两次读碑都差点忘记合影,想起来时,已经好多学友离开了。参加读碑的真实人数5/31是18人,6/2是11人。
今天多读了几块碑,一是郁氏尚德小学郁沈懋萱办学过程的那些文字,我们从头到尾都读完了;二是江苏巡抚府的那块草书《登楼偶成》诗碑,龙飞凤舞的字,居然我们一点都不畏惧,从头到尾疙疙瘩瘩读着,边读边笑,好开心。
还有原景德路第一小学的《重修长洲县城隍庙碑记》,我们昨天刚刚到过长洲县城隍庙哎,读来亲切,最关键的,是碑文中清清楚楚记录了长洲县城隍老爷的名字,看图三红线处:“志神姓李讳实为明崇祯葵未进士任长邑宰⋯⋯”
苏州城隍庙的主城隍,我们都知道是春申君,而长洲县城隍和吴县城隍却大都不知道,那天我独自去城隍庙时,问道长知不知道长洲城隍是谁?他说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是李实。他问我那你知道吴县城隍是谁吗?我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以后找找看有没有碑?[偷笑]
结束时快一点了,大家还久久不愿散去,易不易说:“今天才发现通读碑帖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都是些洋洋洒洒的精美好文,还有刻碑的章法等等,收获多多!”
我说碑刻本来就是宝贝,我曾经在留园一整天一整天地流连,就是读碑呀,留园380来块碑,细细读下来,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易不易立即说“那我们下次去各个园林读碑吧!”
当然好,只要大家有兴趣,我愿意来做这个领读者!
出发太久,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我的初衷,我本来就是做公益的,现在还是要坚守公益,每个月至少带两次公益走读,这是必须要坚持的!
其实,读碑还真不是我带走读,我们是共读,在阅读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得到进步。其中,我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
接下来还会继续组织教博读碑活动,最近参加过我走读的学友可以有优先的机会,其他的学友只要想参加,应该都能轮上,而我,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也许会走满十趟。
发这个朋友圈之前,又读了一遍《徐孝女七十年事实碑》,王谢长达的文采典雅沉郁,萧山龚艮的书法真是好漂亮!
读碑,快乐无穷!跟我来读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