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一、绿灯思维
1.1、硬币的背面:红灯思维
1.2、心理学角度:习惯性防卫
1.3、习惯性防卫的产生:基本归因偏差
1.4、解决之法:绿灯思维
二、以快为慢
2.1、结硬寨,打呆仗
2.2、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学习效率的小幅度提升,可能只需要掌握或改进一个新方法、新技巧皆可以;如果想要有大幅度的提升或者质变,一定会涉及对自己底层认知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就会触及一些更本质的问题。对于学习而言,首先是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其次才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让我们先从学习的底层心态谈起吧。
-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
- 1.1、硬币的背面:红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让我们先看看和绿灯思维相对的概念:红灯思维。
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消极处理,准备防卫:“你不了解情况。”“你先听我说!”这是我们在红灯思维下大脑所处的状态。
比如,一个习惯粗暴沟通的老板,听到了咨询顾问给的建议:
你和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先倾听,理解员工意见之后再发表你的观点。不要没听完就做判断.....
.这时候,老板多数情况下的第一反应是:
“你懂啥,你不了解我们公司的情况!”
“我时间很紧张,哪有那么多时间听?”
“你根本不知道,如果你不强硬,这帮人就不动,根本无法推动工作!”
“别拿书本上的东西说教,不接地气。”
...
类似场景你见到过吗?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红灯思维: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涉及影响学习效能的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当我们遇到与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
- 1.2、心理学角度:习惯性防卫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会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时候和你,而是:有人敢反对我,和他干!这时候,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已经产生了!
有时候,大家争执了半天才发现,讨论的都不是一个问题,只不是是因为在讨论中觉得自己受到威胁了,就赶紧开始反驳了。如果自己一直陷于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你学习再多的新方法、新观点又有什么用了?所以,要提升学习效能,第一步就要打破习惯性防卫。
不过要打破习惯性防卫。就要先弄明白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有习惯性防卫?
- 1.3、习惯性防卫的产生:基本归因偏差
假设你和客户约定开会,
第一天客户迟到了,
第二天客户又迟到了,
第三天客户还迟到了。
这个时候你就会想,这个客户怎么这么不守时,老迟到啊?
但假设约定的三天时间都是你迟到了,你会说:
第一天路上堵车了,
第二天家里有急事,
第三天早上闹钟没有响。
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问题出现在别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习惯把这个问题归因别人,是那个人自身有问题。而当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就不这么想了,反而把问题归因于外部因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别人出事儿,都是人品问题;自己出事了,都是外部环境问题。这个现象反过来也成立。比如,当别人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小子又走狗屎运了;而当我们自己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们肯定觉得,这可是我辛苦努力应得的结果!说我走狗屎运的,你们都是诽谤!
明白了我们有这样一些心理基础,就比较号理解我们为什么会习惯性地进行防卫了,因为当我们自己遭受挑战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向外部找原因。但我们把外部原因当成真的之后,别人针对我们的意见就显得更不合理了。
习惯性防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发展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在知识而非体力占主导的社会中,这种根深蒂固的防卫习惯会不知不觉的阻碍我们成长。
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曾引用行为科学的奠基人阿基里斯(Chris Argyris)的观点: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思维。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对对多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会发现它的错误。...
如果把进步的过程比喻成往杯子里倒水的话,习惯性防卫就是盖在杯口的盖子,阻挡我们进步。
其实有习惯性防卫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习惯性防卫而不自知——那就会陷入无法自我提升的境地。
- **1.4、解决之法:绿灯思维 **
绿灯思维是,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哇,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比如,同样是前面的老板,他听完咨询顾问的意见后,可以这么想:
嗯,这个观点虽然和我过去的做法不一样,
但是仔细想想,一定有有用的地方。
比如,如果我能够先倾听再沟通,就能让员工充分表达意见,可能产生新的创意;
而且,充分沟通,也能避免我们讨论了半天才发现大家说的不是一回事;
还有,理解和倾听,也是和员工建立信任的过程,能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如果领导能多考虑新的观点的优点和用途,那么他就拥有了绿灯思维。他可以在理解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想办法完善它。这样,他的进步速度是不是会快很多?
要真正躲到绿灯思维,还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行为”绑定在一起。
比如别人对我说我的产品做得太烂了。此时,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去思考我的项目是不是很烂,他说的对不对;相反,我觉得他是在针对我、指责我,我就会回击。这样,我把别人对自己观点/行为的质疑理解为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题外话]让我想到了以前做程序员的时候的一个笑话。
不要对一个程序员说:你的代码有bug。
他的第一反应是:1,你的环境有问题吧;2,傻逼你会用吗。
如果你委婉地说:你这个程序和预期的有点不一致,你看看是不是我的使用方法有问题。
他本能地会想:操,是不是出bug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改进和提升,而别人对“我的观点/行为”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乔布斯在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难道聪明的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结一下:
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不再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这样下次我们再面对挑战时,就可以从容地问自己: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的更好?
-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
我们遇到新观点时能够用绿灯思维来积极面对,就为快速成长打下了第一个心态基础。可是,想要快速成长,仅仅有积极的态度还不够,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具体执行中的心态。
我们之所以想要快速成长,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变化得越来越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想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建立竞争优势,学习和成长的速度就很重要。所以,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口号都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是啊,在这个时代,太慢了你就要被淘汰。可问题是你怎么能快起来?更快的读书?报名上“十分钟讲透创业原理”“21天打造无敌团队”这样的课程?追求快是这种方式吗?
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得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这一点,可能是大多数追求快速成长的学习者没有意识到的。
-
2.1、结硬寨,打呆仗
所以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什么是以慢为快?首先,得有一个心理准备。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
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
而且在战争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
“打呆仗”是指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壕沟,把整个城市外围全都用壕沟隔断联通,断粮断水,生生把敌人拖死。
结果,湘军与太平军纠斗的中,除了攻打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伤亡,其他的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胜。
《孙子兵法》云“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所谓“结硬寨”,简而言之,就是先不输,再求赢。
“打呆仗”说明胜利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果子熟透了,自己掉下来。
为什么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呢?那是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然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阻塞”,没有“结硬寨,打呆仗”地把它攻克,导致我们一直有“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也就没办法实现融会贯通的效果。
我们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去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底层堵住了,新方法和技巧学得再多,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就像我们要想学会骑自行车,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而不是花在如何学会21种踩脚蹬子的技巧一样。
那照这么说,是不是在读书只要一页一页慢慢来就好了?那也不是,入如果这样,黄花菜都凉了。这就涉及对“以慢为快”的第二个认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 2.2、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以慢为快,其实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同样,读书也要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览、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有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这本书里面就充分体现了这个观点。这本书里面的核心方法基本也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在他计划的6个月时间里,不会一上来就学习什么语法、修辞之类的,反而要在开始花大量的时间去训练那些真正会用到的语言内容,并把所有不重要的“假问题”全都抛开。
比如,作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应该花不成比例多的时间研究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什么在影响你的沟通?然后在这个环节下硬功夫死磕。一旦这么做,你很快就会发现,把基本的环节打通之后,再有新知识就能在这个基础上生长——只要把新知识中的阻塞打通,就能够和原来的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经过6个月的时间,你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外语交流了。
《六个月学会任何外语》Chris Lonsdale 演讲视频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想要提高学习效能,首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有绿灯思维,而在具体学习时,又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把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
[END.]
·我是Alex,90后创业大叔,
·毕业时混迹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国手游集团,
·三年里从程序猿进化成产品狗,
·裸辞后一股脑扎进创业疯人院。
·目前游荡在深圳、江西两地,捣鼓着自己的事业。
·创业不易,且活其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