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论及输赢时,常常会不无酸味地揶揄别人:谁过年还不吃顿饺子?
可见饺子对过年的重要性。这一点,在北方尤甚。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中写道:“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年终吃饺子是天经地义,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吃饺子,乐此不疲。”
别说,以前的东北风俗差不多真是这样。据张学良将军老来回忆,当年的帅府虽说有几十个厨子,但过年时只吃一样东西,就是饺子。从大年初一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龙抬头。就是这样天天吃饺子。
那为什么呢?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过年吃饺子是中国人过春节的特有民俗,取“更岁交子”之意,吉祥、吉利。据说饺子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祖祖辈辈就这么传承下来的。“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其次,包饺子是一项集体作业,和面、揪剂子、擀皮,剁馅、和馅,然后一家人围坐一团,人人动手齐上阵,一起包饺子,展示了中国人的大家庭理念,过年的和合融洽、团圆幸福的主题。
再有,要包上一顿饺子,工序可不少,多少有点费事。所以呢,包一次饺子,总想着要多包出一些。而北方的春节期间,天寒地冻,多包出的饺子完成可以放在室外速冻成冻饺子,这应该算是最早的速冻食品了。易于保存,随吃随煮,特别方便。饺子好啊,有面有馅,营养均衡,美味可口,且和喝酒这事儿不仅不顶牛,还很搭,东北民间不是有“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说法嘛。等到进入农历二月,大地复甦,天气渐渐变暖了,冻饺子也就存不住了,春节期间若不抓紧吃,开春就该解冻了。
所以,以前过年吃饺子,既有主动型的爱吃饺子,就得意这口儿,也有被动型的不得不吃,不得不抓紧吃。
小时候,我们家过年时也会包出很多饺子。
吃完年夜饭,我妈负责和面,我们家和面,用了十几年的一个面盆,黄颜色的、很厚重、有质感的搪瓷盆,盆底有一对鸳鸯图案,应该是爸妈结婚时的纪念。我爸负责饺子馅,“饭后一根烟,赛似活神仙”,吃完年夜饭,就乐呵呵地叼着根烟,去切菜剁馅。而我们,早就揣着鞭炮、提着灯笼出去疯玩儿了。看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也玩儿的差不多了,几个孩子也都陆续回家,赶紧找出面板、盖帘,一家人开始包饺子。
我们家包的饺子有几种馅。
韭菜鸡蛋虾皮的素三鲜(那时没条件,用虾皮替代了虾仁)、韭菜鸡蛋猪肉的肉三鲜,一般都是现包、现煮、现吃。韭菜馅,一搁置就浑腥。还有白菜芹菜猪肉馅的、酸菜猪肉馅的、羊肉馅的一兜肉饺子,既可以现包、现吃,也可以放在仓房里冻上,慢慢吃。
我妈包饺子有家承,包出来的饺子形状好看,一个个像元宝似的,馅大、边小、捏的褶均匀,圆鼓鼓的饺子肚,圆弧状的饺子边,一个褶压着一个褶,就像布娃娃头上睡帽的菲边。我妈还会包麦穗形饺子,可我始终没学会。
大年三十,我们家都会包上几个糖饺,图个吉利。用红糖或白糖掺些面粉做成馅,煮好了,让小孩子吃几个,说是有讲究,嘴甜。
有时,也会在饺子馅里藏上几枚分币,壹分的、贰分的、伍分的,看看谁能幸运地吃到,代表来年一年都运气好。这件事儿,记得唐鲁孙先生在《天下味》中也写到:“所谓元宝,就是用金银钱或者小银角子一只包在饺子里,大家来吃,谁吃出来,这一年谁就财运亨通。”
这一晃儿,许多年过去了,但爱吃饺子这一点,我却一直没改变。馋饺子了,也不愿去买现成的速冻饺子,总想着自己包饺子吃,不怕麻烦。
我想,包饺子、吃饺子这件事儿于我,有时是口味偏好,有时是饮食习惯,有时更是乡愁情怀。
今天是大年三十了,晚上继续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