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语
你有没有遇到过,“听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知道怎么做,但却做不到”“训练时好好的,一上场就掉链子”?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又该如何破解?
作者说,人生的每一次比赛,其实都有两场,一场外在的,一场内在的。外在比的是技术,但内在的比赛,则是人内心的较量,是否能避免自我指责、紧张、焦虑……
我们为外部比赛积极准备,但只有改变固有习惯,赢得内部比赛,才能释放全部能量,实现惊人突破。
如何赢得内部比赛?放松的专注,从根本上找到自信,不心存执念,头脑冷静、身心合一。
胜了内在才能赢得外在!
作 者 简 介
【美】提摩西•加尔韦
美国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教练技术的先驱,他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和人生规划上来,通过改善被教练者心智模式,来发挥其潜能和提升效率。他为可口可乐、IBM、AT&T等许多著名公司提供教练支持。他写作了“内在游戏”系列畅销书,其中《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入选全球50部心灵励志经典。
精 华 解 读
以下内容为《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一书精华解读,供广大书友们学习参考,欢迎分享,未经允许不可用作商业用途。
目 录
一、知道怎么做,却做不到
二、发现两个“自我”
三、一旦计算,反而误算
四、信任身体的本能
五、不与旧习惯战斗,直接开辟新习惯
六、专注的力量
七、赛场上为什么难以专注
八、对手才是最好的教练
正 文
一、知道怎么做,却做不到
视觉图像比语言效果好
你猜,什么样的教练能教出高水平学生?
喜欢说的教练?一直大喊“随球挥拍,要挥到肩膀高,不要只到腰部……重心移向前脚,抓住引拍时机。”学员会竭尽全力按教练说的做,嘴唇绷紧,眉头紧皱,小臂肌肉紧张,完全做不出流畅的动作。
只做不说的教练?他亲自示范十次正手击球,学员会认真观察,在脑海里重现图像,用身体模仿,然后接过球拍,抛起球,完美向后拉拍,向前挥拍,随球挥拍,姿势刚好是标准的高度。
视觉图像比语言效果更好,示范比讲解效果更好,指导得太多不如完全不指导。
抛开一切想法
你知道比赛时对手在想什么吗?如果他发挥特别好,反应敏捷,动作流利,好像不用经过大脑。那他多半什么都没想。他正身心合一,凭本能打球。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所有动作都无意识。
你不信?你只要不介意违背体育精神,略耍花招,就能验证。在中场交换场地时问他:“你今天右手怎么打这么好?” 他就会开始思考怎么继续保持。一旦他开始努力抓住,那完美流畅的感觉立马就消失了。
他破功的原因就是,输了内在的比赛,没能在比赛中抛开一切想法。
知道怎么做到
考试之前,老师是不是总跟你说:“你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好充满自信、充满求胜欲望。”他说的就是内在比赛。
但怎么才能“充满自信”,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心态”呢?老师也不知道。
其实,所谓良好的心态,是一种有意识的无意识,即: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心如止水。至于如何达到这种状态,那就是这本书接下来要探讨的啦。
二、发现两个“自我”
脑子里谁在说话
你发挥不佳时,脑海是不是会响起自己的骂声:“你这个笨蛋,老奶奶都比你灵活”。你有没有想过,这是谁和谁说话?说话的自己是谁,被骂的自己又是谁?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下达指令的“我”,一个是执行动作的“我”。我们把前者称为自我1,后者称为自我2。自我1和自我2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能不能把技术、知识转化成有效的行动的关键因素。
自我1不信任自我2
自我1和自我2和谐统一之时,就是你发挥优秀之日。自我2体现了你体内蕴含的全部潜力,包括了所有的潜意识和神经系统。我们无意识做到的一切,都要归功于自我2。可自我1的存在感实在太强,经常努力过头。理顺二者关系,需要掌握以下诀窍:
1.清晰描绘希望的结果。
2.学会信任自我2的能力。
3.学会不带“评判意识”地观察。
最重要的,是要“放松的专注”。
三、一旦计算,反而误算
小心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不进行评判,是打赢内在比赛的关键。
每次击球、演讲、考试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习惯进行评价-指令-表现-再评价。可过多、要求过高的指令,除了让人更焦虑、僵硬,表现更不理想外,没有任何好处。
自我评价也会陷入恶性循环,从“这次发球真差劲”,变成“我的发球完全不行”,再到“我是个差劲的运动员”,最后发展到“我干什么都不行”。
值得警惕的是,自我1不断对自我2进行评价,重复太多次之后,就会产生催眠效应,你的这些自我评价往往会像预言一样,自行实现了。你会发现你真的干什么都不行了!
只需客观看待,不必努力纠正
当然,不评判并不意味着无视失误,而是说只看事实本身,不添加其他想法。50%发球下网,你可以描述为发球不稳定,冷静寻找原因。但如果贴上“发球差劲”的标签,评判意识就会带来沮丧、焦虑、努力过头,影响接下来的发挥。
使用陈述性而非评判性的语句来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实。没有评判意识的干扰,一切都会以本来面目呈现,意识就能更加冷静。
接受自己的成长阶段
当我们种下一颗玫瑰种子,就把它当成种子。发芽时不会抱怨它弱小,抽条时不会骂它怎么还不开花。从种子到凋零,玫瑰始终是玫瑰,成长变化的同时,始终如一地展现它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会有不足、会犯错,这些都是你打网球,甚至是人生的路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着镜子,感受你的动作本身,对照脑海里正确的图像。那些来自自己和别人的评判,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其实都是浮云。而且,有时候更要警惕赞扬,因为赞扬就是伪装起来的批评。
四、信任身体的本能
像孩子一样学习
走路、吃饭、读书,都是高度复杂的动作,孩子虽然没有经过各种指令式学习,却能自然而然地完成。每个人都存在自然学习的能力。所以,在网球场和生活其他场合,自我2应该得到信任和尊重,让那些事顺其自然发生。
这不是说你从未打过球,踏上球场就能自然而然会打球。而是说,如果你的身体知道怎么正手击球,那就顺其自然;如果不知道,那就让它学会。
自我2的行动,不靠各种指令,而是基于记忆存储,包括自己过去的行动,和观察到的别人的行动。如果语言指令所描述的动作没有存在你的经验记忆库中,你就无法理解指令。
保持专注,自我2能记住每一个行动和结果。要记住视觉图像胜过千言万语。
想象成功的画面
和自我2沟通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你期待的结果用尽可能清晰的画面描绘出来。
球打不远,那就想象下球高高打过球网,沿着弧线远远飞向球场另一边。把这幅画面在脑海中保持几秒。不必刻意,放手交给自我2去做,但描绘期待画面一定要尽可能地清晰,以供自我2模仿。
切记,不要刻意让这个实验成功,小心自我1又在你脑袋里响起。
安放你的自我1
在为自己描绘出期待的图像和感觉之后,就可以练习击球。把目光和意识都集中在网球接缝处,顺其自然地击球,观察结果。然后再来一次,不要进行分析,只需观察自我2所做的事情和你的期待有多大差距。如果差距过大,那就再想象一遍,再尝试。
以超然的心态专注观察。继续这个过程,你的自我1就会随着一次次击球变得越来越放松。
扮演你心中的英雄
如果一个人不断接收到负面评价,形成强烈的负面形象,那么,他就会逐渐进入这个角色,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真正实力。
尝试赋予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选一个你最欣赏的优秀选手、偶像,进入他的角色。脸上不流露任何缺乏自信的表情,全力击球,真正融入角色中。不必夸大自己的实际水平,在有意识地扮演英雄的过程中,你也许会更加了解自己真正的能力。
五、不与旧习惯战斗,直接开辟新习惯
凹槽效应
身体每次做出一个动作,都会在大脑中留下一点痕迹,之后每一次重复同样的动作,都会让痕迹变深。这种现象被称为凹槽效应。而凹槽痕迹越明显,我们的动作越容易自动落入凹槽,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
摆脱深刻的精神凹槽,是个十分痛苦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提升效率、克服旧习惯、改进动作时,会感觉非常艰难。
但是儿童在学习时,有一种方法,不理会旧习惯,直接开辟新习惯。面对移动速度的追求,孩子并不会想办法让自己爬得更快点,而是尝试站起来行走。
4步建立新习惯
1.不带评判地观察
清空大脑里所有成见,顺其自然发球,观察发球的状态,体会自己动作的节奏。不要评判。很快,你的凹槽就现身了。
2.描绘期待的画面
像前文说的一样,找一个你的偶像,观察他,试着体会他的感觉,然后,想象自己像他一样发球的画面,细节尽可能清晰完善。
3.信任自我2
再次发球,自然而然地,给身体一个机会,探索未知的可能。无论结果如何,都不要让自我1干涉。如果很久之后仍没改善,回到第一步,再次思考或找外援,剖析自我。
4.不带评判地观察变化和结果
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不要太关注击球的结果。把球抛向空中,全神贯注去看网球接缝处,如果身体自然而然以新的方式发球,就说明动作已经自动进入新形成的凹槽。
提防个人成就感
很多人通过顺其自然的方法取得进步后,会很兴奋。但是,到第二天,他们往往又恢复到以前拼命努力的样子。这是因为,拼命努力就好像手洗衣服,会让你觉得自己是控制者,成就感十足。而顺其自然的方式,就好像是那台自动洗衣机,无法归功于己。但只要理智看待效率,正确取舍不言而喻。
切记,不要被个人成就感所迷惑。
六、专注的力量
放松的专注
让自我1安静下来,是能够顺其自然的基础,但这种状态却很难实现。想让意识平静下来,最好的办法是学会专注。专注时,你不会去思考这一球好打还是难打;该怎么迎击;如果没击中,汤姆、迪克、哈利会怎么想……网球运动中被重复最多的指令就是“注意看球”,但很少有选手真正做好紧盯网球这件事。但其实,有意识地保持无意识,全神贯注、心如止水是所有诀窍的基础。这种状态就是所谓放松的专注。
专注的秘诀
形、声、闻、味、触,都可以用来达到专注。专注的秘诀之一,就是看。加强注意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视线放在不易察觉的细微处。把注意力集中于网球接缝处,意识沉浸在观察模式,就会忘掉拼命努力,也不会分神考虑过去和未来。
听,也是保持专注的有效办法。如果你仔细倾听一次又一次击球的声音,用不了多久,就能根据网球击中球拍的声音,判断出上旋球、下旋球。感受自己的动作,感受球拍的震荡,也是专注的秘诀之一。
在比赛中保持专注
在比赛中,最好只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专注方式,然后始终专注于唯一的对象。两个回合之间,则可以把呼吸作为专注的对象。呼吸的节奏,以及无时不在的特点,会让我们避免焦虑,获得安宁、平和。
焦虑是因为担忧未来,但只有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地,需要完成的事情、动作上,成功的可能最高,未来的可能也才最好。
当专注排除了自我1的干扰时,即使在非常激烈的比赛中,也能产生和谐、宁静的感觉,这种状况,菲尔·杰克逊和比尔·拉塞尔都有过切身的描述。
七、赛场上为什么难以专注
为什么从当下溜走
如果专注于此时、此地,活在正念之中,我们会感到平静、和乐。但是,我们的意识总是轻易从当下滑走,因为没几个人满足于眼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总是急切地希望事物呈现出另一种面貌。我们在赛场上,但想要的却远远不止网球。
赛场上的欲望的派别
如果你仔细看比赛,那么你会察觉选手们种种情绪变化;如果你持续仔细看比赛,你还会发现虽然每个人想要的都不止网球,但具体动机又各不相同。
第一类,是成绩派。他们的动机是证明自己是优秀的。这一派又具体分为扣问“我能做到多好”的完美派,希望证明“我比你强”的竞争派,执意表现“瞧我多棒”的形象派。第二类,是希望保持友谊的友谊派。这一派也细分为地位派、集体派、夫妻派。第三类,是追求健康或乐趣的健康、乐趣派。这一派细分为健康派、乐趣派、学习派。
人人都变完美派
绝大多数人,无论因为什么开始打球,哪怕只是周末放松下,也会渐渐变成完美派,在球技不稳时感觉沮丧、僵硬。
人们为什么如此看重球技?因为我们生活在竞争的社会,人们以成败论英雄。无论什么比赛,一旦步入赛场就有胜负。当爱和尊敬取决于胜利时,失败者不可避免会更加拼命努力,希望重新赢得尊重,胜利者也会更加努力,抓紧已赢得的尊重。但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衡量呢?个人价值真的跟竞争中的特定表现有关吗?
八、对手才是最好的教练
我们目前的竞争信条
我们该如何理解竞争?
如今,人们大多认为,竞争中的结果可以衡量自我价值。问题是,这样的信条,让成功的欲望压倒一切。因此,有人完全陷入压力,有人则想方设法逃避竞争。
当竞争作为一种和他人比较、建立自我形象的工具时,反而会暴露一个人最大的弱点,害怕、沮丧种种情绪都会强烈放大,而这样的情绪,又会导致发挥失常。而且,人们以为随着成功而来的爱和尊重,也并非总会如期而至。而一心一意追求可衡量成功的我们,反而会错失生命中其他难以衡量的美好。
竞争的意义是激发全部潜能
证明“瞧,我比你优秀”,是大多竞争中求胜欲望的动力。但是,在冲浪运动中,冲浪者等待大浪,用尽所有技巧和勇气,并不是想要证明自己,也不是要打败大海,而是用最大的障碍,探索自身潜力的上限,发现自我,感受自我。
胜利的本质,应该是跨越障碍,实现目标。真正的竞争,等于真正的合作。因为对阵双方为彼此设立了障碍,彼此都希望对方表现优秀,以便激发出各自的全部潜能。对手才是最好的教练。
结语
尝以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这些高级词是禅宗、哲学里的,跟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但也许我们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机会走入这些高级词!
身心合一绝不只适用于竞技。作者曾在零下二十度抛锚在荒野,当他接受了死亡的可能性,反而平静地向未知的前方走。注意到夜晚满天繁星的美丽,他不由自主跑了起来。一个小时后,看到了一扇窗子的灯火。他说,那时他放弃了忧虑,但没有放弃努力,反而产生了新的力量,全身心朝着生命奔跑!
积分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