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2013.6.9,我转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大概是“高考只是一条隧道而已,在驶出后的不久,你会怀念在隧道的时光”,我在后面附上了一句话,“可惜我还是在刚刚驶出的一刻”。很记得写这句话背后的心情独白:对于枯燥的高中生活,我不抱有任何的怀念感和珍惜感,起码暂时不会。因为它带给了我很多不好的回忆,也活生生把我的叛逆意识压得喘不过气来。
2013年真的是个刻骨铭心的一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我们,上半年还在一个奋力拼搏,单纯对着那堆试卷,那几沓厚的吓人的复习资料,似乎除此之外听不到任何的声音。然而下半年就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大学世界。这里斑斓繁华,新鲜的课程,有趣的舍友,还有菜式多样的饭堂,大气高档的图书馆。
很久很久之前就想写写我的大一,我永远记得我刚入学的时候,那种新鲜、舒服、自由的气息,是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要出去学校,终于不需要经过班主任同意搞个什么请假条,就可以自由舒心地坐车和哥哥、和闺蜜出去玩;想躺在床上听音乐,终于不用偷偷摸摸带个Mp3,胆战心惊地盖着头听,还可以捧着那个自己赚钱买来的手机,光明正大地和喜欢的人通宵聊天,那种没有父母过来催睡觉的感觉,真的好棒;还有,再也不用每天趴在书堆里写那些做来做去都做不完的题,放假是真正的放假,学东西是走心的学。事实就是这样,我并不是那种用激将法可以绝地反击的人,反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下能创作惊喜的一类人。
要说大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什么?不是揪心的感情,不是满课的日子,而是那些在社团奔波的时光。什么吉他社,舞蹈队,只是一些小插曲,我就先不说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生会和广播台。最近在编写简历的时候,也写到过这些,在这里也可以和学弟学妹稍微分享我的经历。
入学生会纯属是一个意外。我从来不知道团委、学生会,到底是个啥玩意儿,也从来不知道大学有所谓的组织、社团。只是当时学院有了师兄师姐上楼分享推广,大致了解了一下,莫名的觉得舍友激动,我就报了名。
团委和学生会是两个不同风格的组织。团委的面试形式,是一群人面试三个人,我一下子被那个场面给震惊到了,自我介绍之后,我基本上就没说什么话,我至今也不记得坐在我旁边的俩人是谁,只觉得她们的气场远远压住了我。
后来到了学生会面试现场,可能是因为有过类似的面试经历,似乎也没有什么可紧张的。不过学生会的面试形式则是一群人面你一个人,这种感觉,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有多么爽歪歪。然而上天和我开了个玩笑。
在等候面试的时候,似乎黑板上有一个类似分区的图,一时没有留意,就随便找位置坐下。后来想下去买个早餐,回来后看了一下时间,就问了工作人员什么时候轮到我,她丢给我的是一个心不在焉四处张望的眼神和“等等”的两个字。直至面试的时候,师姐板着脸问了一个问题“你的面试时间是10点,为什么现在11点才来面试,难道你去吃早餐吃了一个小时”,我当时心里惊呆了,天知道我在外面的等候室看着一个个人离开,等了足足一小时,这一小时我联想了无数的可能性,还以为你们在给我一个什么猝不及防的考验呢…后来,我就把事实说出来,师姐一脸懵逼,说可能搞错了,就让我在黑板上作画,再后来,好像是还有人给我道了歉。这就是面试学生会的小插曲,也告诉我不要小迷糊,当然也要在被误解的时候第一时间做出解释,并且稳定心情以最好的状态呈现最好的自己。
最后,还分享一个很重要的经历,这个经历直接影响到我后来做的这个个人电台节目策划。当时怀着极其兴奋和期待的心情去了校园广播台的面试,这个面试更像是聊天的感觉。可是真正吓人的是站在你旁边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漂亮女孩,她们眼神里有着一种极其自信和非打败你不可的杀伤力,我瞬间给怂了。我的普通话,算是说的比较顺畅的,但,我毕竟是个南方人,我毕竟是个说粤语的人,我比不上东北大妞呀~~于是,我连试都没敢试,就跑到编辑部随意面了面,没勇气进普播,但我也想接触一下电台背后的工作呀,结果也意外被录用了。(这期间还有一个插曲,我去了粤播部面试,瞬间觉得自己的粤语水平被秒得稀里哗啦)
学生干部背后,痛并快乐着
一把辛酸泪,一部回忆录
真正进入了学生会和广播台,说句实话,累到没朋友。
人家看剧打游戏的时候,我在干啥?在借别人的电脑赶稿子选音乐。
人家在谈恋爱的时候,我在干啥?在教四那片蚊子聚集地画画做模型。
人家在复习考试的时候我在干啥?在画海报做视频还要被说了一晚上。
可怕的是,我这爱熬夜的习惯,也是那时候养成的。但我会永远记得一些事:
会永远记得,第一次和部长外出做评委的那个早上,真的很开心;
会永远记得,第一次用七八张大纸拼成更大的纸贴在KT板上,画那两只拿着麦唱歌的猪,真的很尴尬;
会永远记得,第一次用水粉颜料上色就把画涂坏了被部长大骂一顿,真的很莫名其妙;
会永远记得,第一次独立设计标志物就用了我的破方案,真的很有成就感,尽管实施起来真的很挫败;
会永远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逃避画画,逃避去担当,想退回去做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真的很徘徊。
我也永远记得,在学生会挑选八个人参与女生节策划的时候,如愿地进入了筹委会,那一整个寒假,我认识了一群好朋友,学习了怎么写策划书。2014年3月6号晚,我们守夜玩三国杀,真的有意思。
我最忘不了的,还是我终于担当起来,在毕业晚会的宣传设计中,海报作品被采纳,背景设计被认可。那两天顶着上头的压力,和小伙伴们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在教四画呀涂呀,活生生地把几只蚊子撑死了。当看着8米长6米宽的画托到现场,提前想好的固定方案在当天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真的有种很正、很正的感觉。
很多人都不会知道,大冬天在那个四面通风的楼下画画洗颜料的酸爽,
为了保护画纸,即使很冷都不会穿鞋子,
因为作品更重要;
也不会知道,大热天在那个蚊子嗡嗡叫的地方做模型的郁闷,
为了争取时间,即使很困都不会回宿舍休息,
因为同伴在努力。
这虽然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辛苦事,可是我们明明是来读书的,却像过了一年民工般的生活。这个过程,很多感觉没法表达,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一定知道,在那些一起创造的日子里,我们的眼泪,我们的汗水,正是我们成长的痕迹,是他们一路陪伴了我的青春。
说实话,我有抱怨过因为学生会而少了和班级的聚会,少了和朋友相处的时间,甚至失去了唱歌跳舞的机会,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进入学生会。尽管累过,心塞过,莫名其妙过,尽管它带给我的只有辛酸和疲劳,可是我仍然觉得这是我成长起来不可或缺的一段旅程。没有它,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Adobe,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我如此享受创作的感觉,更不会认识那群深夜三点多还愿意一起思考一起设计的朋友。
后来,我留任了,大二的时候培养小伙伴们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只是我已经是老油条的心态了,也逐渐发现一年前的自己,单纯得可笑,执着得无语,因为很多事情的确没必要那么认真。
不过,说真的,这份单纯和执着,或许一生也只有那么一次。
最后,很想正经地说一段话,那年大一,有些小爱慕,有些小情爱,那些触动,却终究抵不过一份关于team creating的回忆。我想,哪怕二三十年后,我都会佩服当初的自己。因为那年单纯的我,曾经真的不为名不为利不为生计,竭尽全力地去做过那么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