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力量比矢志不移的决心更能让人的心灵镇定,就好像灵魂把智慧的目光集中在这个志向上。
——玛丽·雪莱(Marry Shelley)
一个人应该使他的所作所为令自己满意,一切有始无终、不必要的追求都没有价值。
——理查德·斯蒂尔(Richard Steele)
这是视角最高的高度,在这里,我们要回答几个根本问题:我(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我(我们)怎么成了现在的样子?(这里的“怎么”不是指具体的方式,而是指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和本质。)
5万英尺是视角的最高层面,宗旨和原则被一视同仁地放在这个高度。宗旨提供了生存的最终目标和方向,原则体现了人生道路上要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宗旨
范围
简单有力的问题“为什么”的答案,是5万英尺视角的事项的来源。做某件事、追求某个目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做它?我们抱有什么希望,想取得什么成就?
宗旨可以指一个项目、一种行动或努力的最终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可以被看作结果的动力来源。你开展培训课程,教客户正确地使用你的软件,是为了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
宗旨还有另一层深意,指事物的本质、它存在的根本原因。在这个意义上,它一般不指尚待完成的任务,而是指一项事业的根本定义和投入主要精力的方向。当实实在在的重点、能量、表达与它所描述的预期相吻合时,它才得以实现,才能说“符合宗旨”。如果一家企业的宗旨是在特定领域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它可以(而且应该)每时每刻都遵照这条标准。换句话说,宗旨的贯彻是持续的。
典型格式
它的常见形式是“使命宣言”或“宗旨宣言”。
从5万英尺向下,各部门、项目、产品或流程机构都可以提出并肯定自身存在的理由:“我们做……是为了……”,“我们共同努力是为了……”,“该软件的作用是……”,等等。
就个人而言,“使命宣言”可以是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最高标准。“生而为人,我将致力于……”在接近日常生活的层面,它可以明确你成家立业、打理花园、出任地方商会的委员、为本地慈善机构组织面包义卖活动的目的。每做一件事,都可以客观地描述它的目的,只是关注层面有所不同而已,无论聚会、休息、健身还是学习音乐课。
何时执行
宗旨是你判断一件事是否重要、评价自己是否成功的终极标准。如果你深信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是让疏于联络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向自己关心的人表达亲情和友爱,那么,你就很容易想好婚礼的预算和程序。婚礼结束后,你的满意度会由于它成功地达到了目的而进一步增加:人们果真利用了这次机会,相互表达了温暖和关怀吗?
明白了最终目的,你就能抛开顾虑,多方思考达到目的的巧妙方法,在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时也有了标准。
你在做一件事之前,在别的办法都不管用的时候,最好问一下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要你犹豫不决,缺乏动力,无法前进,就可以想一想这个问题。三思而后行很有必要。
宗旨的终极(长远)威力
说实话,我坚决赞同明确终极目标,因为它是决定事情轻重缓急的首要标准。
屡见不鲜的实际情况却是,在缺乏积极性、尚未全身心投入之际,就劝个人树立人生目标,让企业确立发展愿景,这样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先做出根本的自我(企业)定位,再妥善分配精力和资源,以支撑这个不可动摇的定位,才是运用高效模式、兼顾生活工作,把人生顺利向前推进的正确办法。
最好的做法是接受现状。武断地、纯理论地、概念化地追问自己的人生意义没有好处,勉强的结果还会适得其反。
除非你做好了承担责任的准备,否则还是顺其自然为好。要从你的丰富体验中汲取教训。我为何来到世上,这问题很容易让人栽跟头,产生含糊的、语焉不详的自我意识,进而远离人群、缺乏安全感、沉溺自我的浪漫想象中。“远大前程”既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会变成他逃避现实的借口。
我还没有见过一家企业,创立不到5年,就能自信、自觉、准
经验而言,我爱与之打交道的偏偏是那类抱有“健康的怀疑态度”的人。他们的怀疑态度体现为,他们质疑一切模型或理论的可靠性,如果它不能很快证明其有效性,他们就马上把它丢开。
想一想“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任何人、任何事在任何时间都管用。如果这个问题不管用,那么事情本身也许根本就不值得浪费时间去做。还有,这个问题也不必急于解决,因为问题的答案往往跟时间无关。
原则
范围
你明确优先级、分配时间和精力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指明的标准是你或者你的企业固有的价值观,它是标准的根本。
“哪些情况下,你不在乎自己在哪里工作,或者不在乎做什么工作?”你会怎么回答?不管你怎么回答,它们都体现了你对工作和工作方式的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在你生活的其他方面再提几个类似的问题,比如:“什么情况下,你不在乎自己在哪里生活?”甚至“什么情况下,你不在乎跟谁结婚?”。只要你肯直言不讳地做出发自内心的回答,你就在寻找你在某个特定层面的基石了。
可靠、忠诚、助人为乐、友爱、礼貌、仁慈、服从、快乐、节俭、勇敢、整洁和诚敬。
我们给出了20多条答案,其中包括:
·我们建立了重要、持久而广泛的关系。
·我们工作起来雷厉风行,效率极高。
·我们用开放的系统,接受新观念,及时更新和明确问题,实现充分沟通。
把目光集中在关注层面最高水平的原则上,可以回答企业的性质和价值观以及你身在其中的职责等问题。
如果你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逐条列出,也许有10~20条之多:
·诚实
·不断提升自我
·爱护身边的人
·服务社会
·做事光明磊落
·回报社会,帮助困难群体
·经常反躬自省,完善人格
典型格式
往往是几条原则,制成小册子,发给全体员工。在侧重操作性的层面,项目小组也可以把这些价值观作为指导方针,校正自己在某些领域的作为。
就个人而言,你可以列出几条自我肯定的价值观或信念,时不时看一看,以获得启迪和激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列了30多条有关自我行为和形象的准则。我发现,它们对我坚定信念、严于律己很有好处。比如,“顺其自然,率性而为,抽出时间享受生活中简单而深刻的快乐”。
何时执行
我们的标准是,只要客户打来电话提出请求,必须立刻给予答复,密切关注客户关系的每个细节,把有意继续合作的客户留住。后来我们开始聘请帮手,就发现必须把我们对如何处理业务的想法和感觉告诉他们,事后我们对某些行为表示赞赏,对某些行为表示批评时,员工就不会觉得意外。
用下面的话题表明立场,是再合适不过的时机:
·“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我们最看重的是……”
·“我想告诉你,我的办事原则是……”
·“这次联合,我们最担心出现的问题是……”
产生分歧和行为失当时,也要参照原则进行处理。认为身边每个人都跟自己拥有相同的价值观是人性使然,所以,只有别人违背了你的价值观,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如果在关系缔结之初,就让各方明了和认可双方共同的价值观,那么,在关系发展过程中遇到棘手情况时,才容易解决,不至于情况愈演愈烈,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一般来说,你对自己人生的根本要素、根本特点想得越深刻,想得越透彻,你在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参考标准就越坚实、越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