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半年多后杨晨开始叫我叔了,带名字中最后一个字的那种。我问他怎么这样客气,他说:“我现在做销售了,礼貌是最基本的。”我比他大18岁,其实也可以叫我“哥”的。
他是北京孩子,家里有几套房,在海南也有,在公司那会他头顶扎个小辫,朝上竖着,发型让人很容易记住。
杨晨吸烟,也爱打游戏,上班玩游戏时被批评,后来不玩了,但不玩之后又多了爱睡觉的习惯,靠在椅子就能睡的那种。
在公司时他吃饭很节俭,常用手机点楼下一家连锁餐饮店的外卖,在这家店从手机下单要比去店里消费节省两块钱。
我再次见到杨晨时,他开始做一份销售的工作,同时还成为一家叫拳.世界拳馆的合伙人。他会在白天见客户,下班后就到拳馆,设计些海报和做些推广方面的工作,他说现在拳馆的运营由他负责,我有些吃惊,向他确认,再次得到他肯定的答案。
距离石景山杨庄地铁站出口十米左右的位置有一座独立的二层建筑,拳馆就开在这座建筑的二楼,我用手机定位,显示这里是老年文化馆。
拳馆大门正对的那面墙上张贴着五星红旗,墙面雪白,旗帜鲜红,这面旗让拳馆的整个气氛紧张起来,具有那种随时面临挑战压力感。我问杨晨,旗是你们贴的吗,这个老板表现的很纳闷,他也在疑惑到底是自己馆里张贴的还是这面红旗一直就有。
拳馆编制四个人,杨晨、小杨教练、老板兼教练(杨晨称呼他为大哥)和前台姑娘。小杨教练是摔跤教练,杨晨的大哥是散打教练,曾经获得过国内比赛的冠军,杨晨说他大哥从小就喜欢格斗,有子承父业的因素,现在这位大哥也经常把自己的儿子带到拳馆来,说是接受熏陶,小朋友现在只有两岁多点。
小杨教练瘦瘦弱弱,初次见面不会联想到他会是搞摔跤的。小杨教练也在研究微信公众号的事,拳馆的第一篇微信稿就是他推送的,他也兼任拳馆在街头的揽客发单的工作,发单比较考验人,被冷漠、被拒绝、宣传单被丢弃是经常的事。
前台姑娘显得单薄,看到她,我就想起同样做过健身房前台的、后来成为世界级格斗冠的张伟丽,张伟丽在健身房做前台工作时,晚上关门后,她都会在健身房乒乒乓乓的击打沙包,不知道这位前台姑娘是不是也这样。
拳馆里还有个大活物,一只养在塑料整理箱中的乌龟,个头有网球拍那么大,这是前台姑娘养的。
打拳的人大都具有不怕打、不服输的性格,具有果敢、刚毅的一面,在搏击场上的这种性格会被带到生活中。杨晨告诉我他大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认识这位大哥已经七八年了,一直喜欢打拳,也取得过几次好成绩,现在把打拳当成了事业。
我很少有机会进拳馆,所以不知道别人家的拳馆是什么样的。但这间拳馆让我觉得很接地气,没有花里胡哨的布置,没有让人亢奋燥热的摇滚音乐,玻璃门敞开着,谁都可以进来看,不会让人感觉神秘,而且像是开了很多年的感觉。
对于和朋友开拳馆这事,杨晨的父母并没有反对,他妈妈还到馆里来看过,爸爸也拉了几箱水和饮料到拳馆让他们售卖。
不大的拳馆承载四个人的兴趣和生活,杨晨今年23岁,他正在学着运营一家拳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