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
1,
产品开发可分成三个阶段:
a,探索阶段。
不断地探索,受挫,突破,受挫,再突破,直到验证出一套稳定的产品模型,比较安全地生存下去。
b,成熟阶段。
数据不断增长,撞到天花板,突破,再撞,再突破,保持一定的复合增长率。直到产品模型的天然边界,增长速度放慢甚至下滑。
c,衰退阶段。
极少数的产品才能到达成熟阶段。
能在10年后仍停留在成熟阶段的产品都是奇葩。
2,
成熟阶段的产品,大都到达了某个边界,为了超越边界,强行拓展新功能,结果颇为惨烈,如飞蛾扑火。
学会理解不甘心触顶的心情。
从结果来看,相比起做到几十万日活的老牌子产品“拓展新场景”,产品团队中途转身开新地图,做新产品的成功概率更大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
3,
产品有一道天命难违的边界。
比如门户,边界比较大,因为产品线宽,发力点多。
又比如社交产品,边界也比较大,因为黏性强,弹性好。
绝大多数产品并没有这么幸运,到达产品模型的边界,那就算是触顶了,怎么挣扎都没用。
中后期改模型的成功概率跟中老年转性似的。
虽如此,总归是不甘心。
管它什么产品,最后都会妄图塞个社区进去,非要亲眼看着路被花岗岩堵得严严实实,这才死心。
4,
不论是提前栽在探索期,还是终于到达衰退期,如果认命,就只剩下一条路,再战新产品。
这被称为“连续创业”。
连续创业的成功概率比老树发新枝更大得多。
换个角度想,在另一个平行时空,就算我打赢了,进入成熟期,铁定没可能十年长青。
没几年就进入了衰退期,还得另起炉灶,还得连续创业。
一战定江山,多天真的想法。
移动时代,产品生命周期比Web时代更短。
如果没有连续创业的态度,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即便幸运儿也只有几年的风光。
这行业就是如此残酷。
5,
大道理都懂,那如何提升连续创业成功率?
理论上讲,多拼杀几场,新兵变老兵,老兵越磨合越强,团队战斗力打怪升级,成功率自然+++。
但其实并不是这个算法。
决定一款新产品成败的,不是整个团队的战斗力或者资源,而是核心团队对它的理解与操控。
只有当核心团队找到理解深刻,操控有力的产品时,才能建立成熟的产品模型。
少数几个人决定它的命运,播下希望的种子,群策群力只是其后生长的过程。
失败的产品继续失败,多半是因为核心团队本来就不够强。
成熟的产品做新产品失败,则是因为创始人的退化。
能建立成熟产品模型的人非常稀有,万里挑一,不论内部提拔还是外部猎头都难寻觅。
做产品本来就是一件失败率极高的事情,即便真遇到万里挑一,他也很难得到探索阶段足够的信任、授权、耐心。
一旦不能一击而中,很快打入冷宫。
唯一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又有这个耐心的创始人,
一是身居高位不愿意下场,趋于官僚化。
二是远离一线太久,做产品的感觉退化。
三是他也未必能适应新市场的新打法。
所以连续创业,还得创始核心团队在尚未退化时,亲自下场,在擅长的领域打开出路。
不能假手于“知人善任”。
6,
这是一个连续创业才能看见彼岸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