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人们对赚钱还没有现在这么强烈的要求。结婚当天下午,新郎陪着新娘回门后,亲戚们各自回家。家里这边整个下午就是一个事,喝酒。主要是小灶、大灶、支客、帐桌子以及本家的叔伯兄弟们。这场酒,包含了感谢、拉近距离或者干脆就是想喝醉。即使不是自家孩子结婚,在这个环境中,喝几杯酒后的亲近感立马飙升。但使主人能醉客,家家扶得醉人归。这天,不陆续的送走几个喝醉的朋友,这家主人会很没有面子。醉酒者 的婆娘一边心疼的骂着,一边给主人家解释“这人就是没出息”!主人家这边也要歉意的说:“回去让他好好睡觉,别闹腾!”
傍晚回门的队伍到家的时候,往往下午的酒还没结束。
晚饭依旧热闹,新郎的干兄弟们这帮年轻人一到家,新房里边就没法进人了。这帮小子一个个喝的头晕脑胀,借着这股劲都假装成年人,给新娘子开成人玩笑。一阵阵的喊叫、哄笑要顶翻房顶。这个场合肯定会有个踩刹车的大哥,看闹的差不多要求大家适可而止,“让他俩干该干的事去”。不管真假,一帮人会给大哥面子,闹哄哄的离开新房,找地方看录像,几个人还声称“后半夜要来视察工作”。婶子大娘们在院里笑骂着这帮臭小子“等你们娶媳妇,比这闹的还厉害。”“让你们闹,谁闹的厉害谁娶麦芒媳妇。”(形容媳妇像麦芒一样厉害)一帮人蜂拥额而出后,婶子大娘们却涌进新房。她们进去无非是想近距离看看新媳妇,有些嫂子也不轻不重的拍拍新媳妇屁股,开着新郎的玩笑“你们要抓紧啊,有这种屁股容易生儿子。”
外边的划拳声、爽朗的笑、电影声、盘子碗的从撞击声.....
等所有声音一步步淡去,这家人才正式步入新生活。
我结婚当天,喝酒有点多,提前睡觉。醒来的时候,媳妇正帮着收拾院里的桌子,三岁小外甥在院子里一边跑一边喊:“舅舅,我要闹洞房了,我要闹洞房了!”当时院子里还有好多婶子大娘们帮忙收拾,大家都笑了。大嫂说:“乐乐,今晚,你看小舅妈被窝里有没有一个小乐乐?”
大哥结婚的时候,我还小;二哥结婚的时候,我住校;三哥结婚的时候,我懵懂的懂事,却不好意思参与。一直高中毕业,一高中同学结婚,我们全程跟下来,闹洞房自然不能缺少。老家的风俗是,新房必须要有人闹,参与的人多才好看。
我们闹洞房相对文明许多,新郎爸爸喜欢喝酒,请大当家给我们专门在新房起了一桌,新郎妈妈嘱咐我们:你们老同学忙活好几天,你们几个多歇会,少喝酒。我们当然也不能让人家小两口“春宵”浪费;扯扯淡、端几杯酒、再“不经意”的泄露几个新郎上学时几个女生的名字,目的达到,几个人一使眼色,集体撤退。几天之后,接到同学电话,直接骂我们“操蛋”。不该胡编乱造女同学的名字,已经解释不清楚了!
其实,结婚是一个人的第二次生命,这只是“物理性”的开始。而未来的生命质量取决于对婚姻的经营水平,那将是各种因素的复杂组合。婚姻任重而道远,过来人却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