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种看法: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但是我实际的经历告诉我并不是这样。父亲虽然有过家暴的行为,但是后来就完全没有了。只能说是在他陷入现实的困境时,因为不够成熟,所以就回归了儿时解决事情的方式:诉诸暴力。这也是多数人会选择的方式,只是犯傻罢了。与那些自残、自杀的行为本质上差别不大,但却从未听说自残和自杀有什么0次和无数次的说法。
之所以让我这样想的是因为,多数的战后心理综合症患者,要么自残,要么伤害他人(这种暴力可不分家人外人)。本质上都是对现实环境的焦虑,导致了行为上异常。而普通的人家暴的原因多数是不敢对外人使用暴力,而又也不想自残。于是选择家暴这种责任或者说代价小的行为。所以我觉得对于家暴这件事应该当作一种病来看待,而非直接打上一个标签,然后判决死刑。
而另一方面助长或者说纵容、默许家暴行为的,是教育和经济。很多妇女的无知,以及成长环境的原因。导致她们认为男人打老婆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爷爷会打奶奶,爸爸也打妈妈。邻居也是一样的老公打老婆,没有人说这有什么不对。所以自己遭到家暴之后,也只会默默忍受。这是在农村一些落后地区,家暴被容许的原因。
而在城市中更多是因为经济原因,经济上的依赖导致即使遭到家暴也没有勇气离婚。而且在社会风气或者说世俗的眼光下,一旦离婚想要再婚的话,女性的难度要高于男性。而且在当了几年的家庭主妇之后,重入社会想要找工作也很难。这是在城市中家暴行为被忍受的原因。
如果真相帮一个女人脱离他家暴的丈夫,要么帮着治疗一下她丈夫的“病”。要么改变一下她本人,帮助她重入社会。让她选择了离婚这条路时,走得不那么艰难。好有机会在再遇到另一个珍惜她的人。
然而更多人,并不是不明白这些事情。而是根本不愿意投入这些精力去做这些事,只是一味的把家暴分个对错。可是对错并不能解决问题,现实的生活本来就不是判断题。多数时候判不了对错,分不了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