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就是冥想吗?
不是!冥想只是正念的一种方法。
慈心禅、山禅、行禅、打坐......正念是宗教吗?
不是!正念源于东方禅修文化,但是它不是宗教,没有宗教的任何仪式感,早已不带任何宗教色彩。正念是与宗教无关的。
正念,不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模式和态度。
正念,它指有意识地觉察当下,不去评判每时每刻觉察到的体验,从而形成一种觉察力。把正念的态度用在教育、养育孩子上,就是正念教养。
关键词:注意力、不评判、感知、调整。(不同学者用法不一,概念是一样的。)
1982年,Kabat一zinn等人在《每日祝福:正念养育的内部机制》中,以慢性病儿童家庭治疗与干预的研究为基础,首次提出正念养育这一概念,专指父母在当下有意识且不带评判地关注孩子与家庭,这样更容易深度理解孩子及父母自身的内在需求。
正念养育模型
如上图所示,正念养育理论模型有三因素、四因素、五因素、六因素模型,目前研究者更倾向于正念养育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使用。
正念养育五因素模型
Duncan等人结合Kabat- zinn提出的三因素理论模型,考虑到正念养育技能的可测量结构,提出了五因素模型。这5个维度中的每一个维度都可以在不同的性质活动中体现出来。
五因素模型包括:
①全神贯注地倾听
②不带评判地接纳父母自我和孩子
③对自己和孩子情绪状态的觉察
④亲子关系中的自我调节
⑤对自己和孩子的慈悲
正念养育现在主要运用于健康人群和临床治疗(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青少年儿童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药物滥用青少年儿童、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
二、正念沟通
沟通对一个人无论是连接他人还是自我实现都至关重要。
正念沟通的ABC理论
A---Arrive(抵达)——全然抵达。
B-Breath (呼吸)——觉察呼吸,在某些有挑战的时刻呼吸能让我们放松又专注。
C---Connect(连接)——连接自己最高的意图,连接对方以及连接当下的情景。
在身边的人际关系中实现正念沟通
有意识的在回应中潜移默化地改变。比如,听到熟悉的话语,你能暂停下来,留出一丝空间,换一种方式回应吗?更耐心一些,更好奇一些,更智慧一些。一旦我们的反应不再自动化,对方交互也会有所变化。彼此都会发现崭新的东西。
试着放下自己固有的评判,寻找对方身上与这个标签相反的特质或者其他更有层次,更丰富的特征。
三、正念生活
无练习,不正念
正念可以通过冥想来学习和练习; 但是正念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日常活动,包括散步、吃饭、洗碗、刷牙和唱歌。
正念教养的日常
阳光正好时,你带孩子出门散步。你感受到温暖的阳光洒满全身,也留意到光线在孩子脸上折射出曼妙的阴影。在这一刻,你的心里没有别的,只有当下正在做的事——脚下一步一步地走,眼里看着孩子的笑,耳边听着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就是正念了。
时间充裕的时候,这样做并不难。事情多、时间紧、压力大的时候,则更需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情绪念头有觉察。在赶去上班的路上,因工作难题而内心焦虑时,若能觉察到自己匆匆的脚步、急促的呼吸,允许自己去真切感知这份焦虑,这也是正念。在养育过程中,这种觉察尤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