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没有做过一个输出的练习,稍稍的有一些空虚,看不到自己吸收的东西,每天都是新东西的强行塞入,没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再多的新知识也是惘然。还是继续之前的输出练习。
首先开篇的一点,先要清楚,写什么,不写什么,也可以理解为逻辑上的一个脉络,或者纲要,相比于这种大概念,写什么与不写什么就更加的具体,更加的容易下手,这里提及的一点就是,自己的计划尽量的详细,看到计划就直接可以行动的行为,不用再进行一个二次的加工思考,往往不太容易让自己的行为坚持下去。(突然的发现,自己不写标点符号的习惯就这样就改正了。之前自己强行的坚持都很难完成,没想到经过一个月的停歇,很简单的就发生了改变)要写的与不写的是一个相对概念,完成一种一个,另一个对比产生,就不用过多的赘述。
复习的过程中,尽量的都给看看,需要写下来的是 ,自己认为比较关键的脉络以及经过自己转述过来的观点,就是自己感觉与自身能够产生共鸣的知识点。更多的需要记忆的点,应该减小比例。慢慢的开始一点点的执行。享受沿途的风景,享受做事情的过程,感受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感受与周围的事物的联系,感受自己与周围的事物的关系,享受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
总的一个概述,按照人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首先从不确定性开始讲起,慢慢的过渡到不确定性。尤其喜欢吴军博士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言,这个世界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不确定性。对于这句话的一个深入的理解自己正在琢磨,等到哪天有了一个明显的进展,再来具体的阐述一下。与之对应的就是自己从小时候到大学对于数学的学习的过程。最主要的一个观点是,认识到数学的工具性,以及它所带来的一个理解世界的视角,这两个是看完书以后受益最深的两个点。以至于后续的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那么的苦。慢慢的发现了其中有趣的东西,慢慢的看待事物的不再再是灰度图像了,慢慢的有了一丝丝的RGB的世界。再者一个就是学习方式上的一个转变,学习一个东西一定要进行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首先,先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东西,在研究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再开始相应的学习,这个东西是什么,要有一个正统的概念,或者定义,最后的一个就是如何做,一个正统的学习过程。保持着三个步骤的学习。在具体的谈知识点之前,再写一句,对于通识教育的一个zx的解释以理性的眼光,看待习以为常的事情。
从简单的数开始,之后具体的开始谈数的具体的分支,之后上升到初等数学,再到高等数学。一个简单的顺序正好是自己之前学习数学的过程。从不确定性再到确定性,概率到数理统计。数学与其他的科目之间的不同点,数学有严格的逻辑证明。这里就引出了自己的问题,对于数学上的推理自己看完书之后,还是不怎么理解。感觉自己现在对于逻辑推理,仅仅是强行的记忆,感觉逻辑之间的推理过程,完全的没有一个逻辑。之前自己也进行一个简单的思考,但是没有一个相应的结果,最远到达的也仅仅是自己没有理解到逻辑推理的工具。但是当吴军博士从一个简单的三角形开始,从简单的公理开始对于定理的推导,自己一下子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首先是没有记住应该记住的,把定理与公理的概念给弄错了。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大家都公认的,这个才是需要自己记住的,也不要什么理解,对于定理或者推论的过程则需要自己熟练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