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贵州旅游爆火出圈,频频登上热搜。诞生于黔东南州的乡村体育赛事“村BA”和“村超”,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目光,去年以来,“村BA”率先“出圈”,迅速火爆全网;自开赛以来,“村超”共吸引游客逾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28亿元。端午假期,游客络绎不绝,据不无全统计,贵州仅三天接待游客约1545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收约75亿元;“五一”假期第二天,贵州各地景区在晴好天气中迎来了井喷式客流,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为何贵州被大多数游客选为旅游目的地之一,我想从旅游三要素寻找其中原由。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纬度较低,但海拔高,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此,这里冬无严冬,夏无酷暑。七月份的平均气温才二十四摄氏度,在全国来说是个理想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天来贵州避暑的游客络绎不绝,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除了气候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令人赞叹不已。贵州地处高原山区,群山蜿蜒起伏,峰峦错落叠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天洞洞天,观景景观”;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有胜水与之相合,更是壮丽奇观;这些自然风光形态各异,各有各的韵味,其中就有号称“世界第一溶洞”的织金洞,“大自然的奇迹”的龙宫、世界第二大瀑布黄果树等,巧夺天工,极尽自然之魅力。还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文化风情更是一绝,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48个民族,各民族历史悠久,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习俗。每年五彩缤纷的民族节日达1000多个。“村超”和“村BA”更是成为体验贵州民族文化风情的大舞台,开场、中场休息等都会有侗族大歌、芦笙、民族舞蹈、摆王木鼓、少儿体操、齐跳多耶等民俗展演和加油助威活动,在球场上炫起的多彩民族风,成为全民沉浸式大狂欢,成为民族歌舞、服饰、土特产品、美食等展示的大秀台。贵州少数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浓郁的民族风情犹如醇美的茅台酒令人回味无穷。
旅游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贵州旅游业的竞争力。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贵州省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日趋完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健全,旅游周边产品日益成熟,新型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以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为主题的特色化旅游享誉海内外。随着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成贵高铁的建设完工,贵州旅游的通达度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高铁和航空网络的建设,极大的缩短了客源市场与贵州之间的时间距离,为贵州赢得市场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贵州旅游“进得来、出得去”。许多地方利用山地地形打造富有特色的山地旅游项目如休闲观光农业、避暑养生特色小镇、民族风情体验项目等等。不断完善旅游设施,进一步提升景区品质,不断提高游客体验感,形成坚实的旅游基础,提高贵州旅游满意率和吸引力,是贵州旅游频频出圈最重要的底层逻辑,也是游客“引得进”、“留得住”的最重要原因。
旅游服务的全面优化。贵州整合了政府、社会、民间的一切力量着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大力推行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在规定活动期间,活动指定对象凭本人参会有效证件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享受贵州省内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为满足全国自驾游客需求,深度体会贵州自驾乐趣,发现贵州“车窗”风景线,入黔旅游的外省籍一型客车,使用ETC电子支付方式在贵州省境内高速公路任一收费站出站的,给予贵州省境内高速公路通行费五折优惠等。贵州“村超”和“村BA”的全民狂欢,其背后是贵州发展黄金十年所积蓄和释放的巨大能量,是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的直接表现,也是地方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默默在幕后做好服务保障的成果。
凉爽贵州、奇观贵州、民俗风情贵州、红色贵州、多彩贵州,总之,贵州能够满足大家对旅游的一切期盼与向往。一夜火爆的背后,从来都不缺齐心协力的奋斗、默默无闻的努力,千千万万的贵州人正在讲好贵州故事。